天然養殖|小兵大功的祕密:湧泉、微藻、海水

2015-06-10・友善漁業的信念

文.攝影/莊桓昌.產品開發部產品專員

「香魚」、「冷凍黃金蜆」「帶皮吳郭魚片」、「金鱒(銀鱸)」……每當社員看見這幾項主婦聯盟合作社常見的水產品,閃過腦海的除了一道道美味的佳餚之外,是否也曾出現一幕幕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呢?其實,合作社的水產品中,來自於東臺灣後山的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臺灣水產養殖的主要產區,多集中在彰化以南的地區,周邊產業鏈如魚蝦苗場、運銷、飼料廠等也多圍繞在主要產區內;相形之下,地廣人稀的東部,幾個養殖區就顯得小而分散,且距離主要消費市場遠,許多生產環節都不如西部地區那麼方便,但這裡的生產者們,仍巧妙地運用獨特的地理環境,在臺灣的水產養殖業裡展現另一種可能。

來自中央山脈的湧泉,孕育出立川漁場的高品質水產品。照片為花東縱谷水產養殖區空照圖。(攝影|立川漁場提供)

小而美的松樹門香魚養殖場

相信首次造訪松樹門養殖場的訪客,看到入口處那塊大大的「松樹門游泳池」招牌,以及附近林立的住家(包含不少宜蘭特有的「農舍」),一定會懷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這座小而美的養殖場裡,負責人游原智可是一位爽朗卻低調的香魚達人。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站所和社員服務課很少接到關於香魚品質的反應單,以致於幾乎快忘了這位生產者的存在,但品質的維持絕非僥倖,是生產者從養殖過程、收成、包裝、冷凍到進銷存管控等,各個環節皆精益求精,才能獲得如此成果。

香魚喜歡有水流、含氧量高的環境,因此如照片中游原智背後的香魚養殖池都會配備較多的水車,營造最舒適的成長環境。

游原智堅持將養殖密度降低到一般業界的六至七成,讓魚兒們能舒服得成長,就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更將養殖時間延長一個月,才能生產出無藥物殘留的高品質香魚。這些堅持相對增加不少生產成本,但游原智總是笑笑地說:「能供應香魚給主婦聯盟合作社是件很光榮的事,只要拿個工本錢就好!」

噶瑪蘭潮起潮落的養殖史

鄰近臺北的宜蘭,因氣候涼爽,適合養殖溫帶地區的水產物種,如早期的斑節蝦,以及現在的香魚、加州鱸等,距今三、四十年前水產養殖業在此已蓬勃發展。「雖然現在大部分的香魚都是我們這一帶(指宜蘭冬山)養出來的,但我仍然戰戰兢兢、不斷追求品質的提升,因為不知道哪一天,香魚也像當年父親養鰻時一樣,後來整個宜蘭養鰻產業都被中南部取代了!」松樹門游原智的這段話,也道出宜蘭養殖業的興衰交迭。

早在一九七○年代,宜蘭是臺灣重要的養鰻產地,但由於氣候較寒冷,鰻魚養成時間比較久,以至於隨著養鰻技術的進展,以及養鰻產業出走東南亞、中國大陸等市場因素變動,漸漸無法與臺灣中南部甚至中國大陸競爭,只能改養其他的水產物種。

除了鰻魚,曾經盛極一時的斑節蝦和草蝦,讓宜蘭整條海岸線幾乎都成了養殖專區,但當時臺灣人為追求高利潤而不斷增加養殖密度的行為,在宜蘭也不例外,最終引發了蝦病的肆虐,當年的榮景如今也只能作為回憶。不過,宜蘭的水產養殖業者們並沒有就此認輸,仍然利用這裡獨特的環境,努力開創另一番氣象,其中香魚養殖就是很好的例子。由於香魚適合生長在氣候涼爽與水源充沛的環境,早期臺灣北部山區、南投、花蓮等地都有香魚的養殖,然而就在十多年前,宜蘭的香魚生產者利用溫度穩定的天然湧泉,使香魚全年都在適合的水溫下成長,終於開發出一年兩收的技術,造就了今日超過九成的香魚都來自宜蘭的盛況。

旭盈養殖場在海水裡養白蝦

臺東是臺灣本島保留最多原始風貌的地區,這裡的水產養殖業同樣也尚未高度開發。早期臺東的九孔繁殖場曾風光一時,但經歷了疾病的侵襲後,現在則以海水白蝦為主,並以甘甜的風味打出名號,在市場上也能與西部的淡水白蝦作區隔。合作社位於石梯坪的生產者旭盈養殖場,也採行海水養殖法,以不斷注入乾淨的海水來養殖白蝦。

當白蝦在鹽度較高的環境(如純海水)時,為了維持滲透壓的平衡,會消耗許多能量(熱量),造成蝦子成長較慢,不過蝦子的肉質會變得較結實、口感極佳,風味也特別甘甜。此飼養法相對需要較高的養殖成本,但優點是不會消耗臺灣已捉襟見肘的淡水資源。

旭盈養殖場外隔著臺11線就是太平洋,附近數十公里的海岸線盡是原始的自然環境。在地狹人稠的臺灣,很少有養殖場能如同此處條件,對於蝦病肆虐的今天,這樣的養蝦環境可說是得天獨厚。

 

旭盈養殖場負責人李盈褚(右一)為宜蘭人,年輕時即投入水產養殖,當年在幼鰻的篩選與培育、草蝦和鱘龍魚的繁殖等技術都有相當的成就,甚至曾獲頒榮譽博士,並至國外擔任鱘龍魚繁殖的技術指導。(攝影|張智淵)

立川漁場擦亮花蓮蜆的金字招牌

提到花蓮,很容易聯想到當地盛產的黃金蜆。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壽豐和玉里,遠離工業環境的污染,有著源源不絕的充沛湧泉,成了蜆仔絕佳的搖籃。尤其發展休閒農場的立川漁場,結合了「摸蜊仔」體驗活動,已成為花蓮旅遊的必玩景點。然而立川漁場對花蓮養殖業有著另一項更卓越的貢獻,就是促成「蜆精」的問世,也讓花蓮高品質的黃金蜆得以充分發揮其價值。立川漁場供應合作社的品項包括:蜆、金鱒和吳郭魚,立川漁場利用蜆和魚的共生飼養,打造一條環保的生態養殖循環鏈。

小而美的養殖觀,實現食安和永續

來自東部的生產者,在運銷、人力資源及產業聚落的效應等,都存在著先天的劣勢,有時因運銷供貨和資金週轉無法配合,也會讓生產者的事業經營陷入困境,像立川漁場的負責人蔡志忠還曾自我調侃:「我很有可能是臺灣跳票紀錄的保持人!」

美麗後山的這群水產生產者除了運用智慧、努力扭轉劣勢外,最重要的共通點,就是有著良好的理念和持續提升品質,堅持走在追求水產安全和環境永續的路上,不僅讓社員們願意一路相挺,也將集結的共購力為臺灣可持續的未來投下一票。

蜆能顧肝也能顧環保?!

鮮少有人注意到立川蜆的養殖過程相當環保,甚至對延緩地球暖化也有小小的貢獻!究竟這一顆顆黃金蜆,是如何拯救地球呢?首先得從整個養殖系統講起。立川漁場善用金鱒和吳郭魚養殖過程產生的排泄物,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後,成為藻類(如矽藻、柵藻等)的營養來源,而這些微藻正好是蜆的食物。

立川漁場進行吳郭魚取魚的作業現場。

因此立川漁場把這兩種魚類養在地勢較高的池子裡,然後順勢將這些富含微藻的水排入地勢較低的蜆池內,就成了蜆的大餐,而經過蜆濾食後的水會變得清澈,最後才排出養殖場。此外,蜆還具有另一個關鍵能力─能將溶解於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為碳酸氫根的形式)或有機質,轉變成蜆殼的成分(碳酸鈣),也能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效果!

立川漁場養殖的屬於臺灣硯,外殼是一線一線,和外表光滑的蛤蠣不一樣喲!立川漁場位於臺東的基地與花蓮一樣無工業污染,日照充足、有利藻類繁殖供蜆攝食,而且海水純淨,目前正嘗試海水魚蝦的養殖。(攝影|立川漁場提供)

臺灣蜆
越南蜆
花蜆
大蜆
蛤蠣
紅樹蜆

日本蜆

原刊登於 2015年6月141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