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真相待:楊梅班

2015-03-10・市集的相遇時光

文/主婦聯盟合作社

2015年1月22日在台北的NGO會館舉辦《菜籃子革命》新書發表會,林岱萱(左)分享合作的經驗。(攝影|王慧思)

熱愛生活、行動派的主婦們,在共同購買運動的路上留下什麼足跡,《綠主張》月刊將系列摘錄《菜籃子革命》各篇精彩內容。

楊梅班小檔案

成立:2001年

班員人數從7人左右,擴增到30幾人,以家庭主婦居多,有較嚴謹的班規,因為相信,有共同想法,才能一起共同購買。

楊梅班班長林岱萱,活力十足的她,很難想像曾為免疫系統疾病所苦。細數楊梅班歷任班長服務時間,就屬她「撐」了最久,七、八年就這樣過去了,期間,她也曾因為要照顧家人,暫時卸下班長一職,後又回鍋重掌班務,原因之一竟然是,「我擔心裝蔬菜的可回收塑膠袋被當成一般垃圾丟掉!」

林岱萱是個不折不扣的「環保分子」,執行班務中有不少時間是在處理包材回收。她的環保意識,啟蒙自大學時「國父思想」課程的鍾丁茂老師「不務正業」地開了一串環保議題書單,讓她從此走上捍衛環保價值的道路。所以在安心共同購買的同時,林岱萱也努力實踐著自少女時代就懷抱的環保夢。

誠信領班,頂真相待

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創社元老們,都是一群重視環保的女性,因而合作社的包材,都盡量做到減量或可回收再利用,不少社員是衝著這一點而入社。然而,每個人隨手可做的事,如果全部集中在一人身上,可就成了一樁浩大工程。在楊梅班,舉凡蛋盒、餅乾外包裝盒、網袋、蔬菜袋、醬料瓶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包材,就全數集中到林岱萱這邊,由她稍加整理分類,等到下一週配送車來時再順道載回去。

擁有一千多戶住民的社區,在經營者眼裡,或許是一個充滿發展潛力的市場。但是,主婦聯盟合作社這種「班」的共同購買,需要參與者的合作,以及帶領者的付出,相互配合,運作才能順暢。也因為一切都親力親為,所以,卅多位班員對林岱萱來說,已經是極限,因此在社區裡相當低調。

但在這個班,一旦加入了,除非是搬家或因故無法配合取菜時間,否則沒有人輕言退出。曾有社員因人數滿額而悻悻然改入別班,卻未因此放棄加入機會。即使日後終於如願加入,仍念念不忘哀訴班長最初的「無情」,這也讓林岱萱覺得既好笑又頗有成就感。

所以,在林岱萱的字典裡,沒有「來者不拒」這字眼。入社說明會也正好成為她篩選新進社員/班員的機會;她會在這個雙方決定好好坐下來瞭解彼此的場合裡,說明「什麼是合作社?」「主婦聯盟如何以共同購買實踐綠色消費?」聆聽者如果能熬過瞌睡蟲的攻擊,甚至表達出興趣與認同,在不超過體力、時間與家裡空間負荷的程度下,她必定滿心歡喜地迎接這樣的新社員。

事實上,林岱萱處理班務大小事時,那種「頂真」的態度,自然而然就很能讓班員信服。當每週一次的配送車送來班員的訂貨後,她大概只有半小時時間,必須將所有訂貨依照蔬果、冷凍、冷藏、乾貨,依分類各自擺放成區。不消多時,家門口就開始出現晃動的人影,三三兩兩身著家居服的婆媽們紛紛推門進入,像是「走灶腳」一樣,先是長驅直入到由飯廳變身而成的辦公室,而林岱萱就坐鎮在餐桌一端,一疊回收紙、幾支筆,以及產品清單,早已方正擺在桌上;大家輪番入座,填寫下週訂單,也付清本週款項;晚到的,就先去前頭客廳挑揀出自己的訂貨。

應對這些瑣碎事務,林岱萱早已練就迅速確實的俐落,而在陸續有班員上門取菜的狀態下,仍能夠像是有秩序的流水席一般,看似混亂實則井然有序,甚至還能抽空高聲回覆客廳中挑揀訂貨的班員詢問。

穩而不慢的合作步伐

主婦聯盟合作社這種班的共同購買,與一般團購最根本的不同,就在於對友善土地生產者的支持。楊梅班的班員們看似注重宅配的便利性,但他們的支持對象,卻能跨越合作社範圍,將共同購買的目標指向他們自行探索的友善小農們。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楊梅班班員拜訪在地、也是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合作農友鄭瑞侃,並共同推動「來我家種菜」,在鄭家菜園的健康土壤上當起快活的兼職農夫。

班員們還仿效合作社與生產者的合作模式,跟小農契約耕作。也因為從餐桌直接碰觸產地,才深刻瞭解到農產收成的不確定性;在產量超乎預期期間,婆媽們的廚房簡直成了加工廠,果醬、蜜餞等所有想得出、做得來的加工方式,拚命生產,而那段期間,不管是餽贈親友的伴手禮或是早餐、下午茶,一概送得豪氣、吃得開心。

班長生涯,林岱萱自覺嚐了不少甜頭,但事實上,更多時候她是承擔許多乏人問津的工作。她曾當選過社員代表,也曾在合作社「合作找幸福」活動中,主動支援出缺的人力;參與講師培訓後要選擇主題開課,她同樣也認領了較不受青睞的合作教育。對林岱萱而言,每一件自發性的參與,就是一種學習;合作的學習與獲得,讓她臉上有光、走路帶勁,但又不失自己的主張,「我不走太快,我走得很穩!」參與共同購買廿個年頭後,她知道必須保留實力,留待下一個廿年,繼續努力。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