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營運一起走: 看見在地需求,合作讓社區更好

2018-10-01・地區營運,一起走!

文/于有慧.第六屆社員代表 攝影/游家桓

日本生活俱樂部生協1983年《在眾人中的我》文集中有這麼一段話:「各委員會及部會活動,更深入思考合作行為的箇中真義,讓班的活動不會埋沒於日常性,而以持續發展為目的。」

從班開始的林口地區營運,走了17年終於成站;南港區籌備會醞釀2年,「更大的目標」凝聚了眾人;關新區會真誠交流與付出,厚植發展的沃土;惠來區會在資深社員的帶領和傳承下持續前進;新營社員對共老共好想像的具體實踐,令人彷彿看見藍圖實現的美好畫面。因為專題採訪,我們邀集了北區夥伴們一起對談,透過彼此分享、經驗學習,也溫暖了彼此的心。

從做中發掘自我價值,更在持續的行動中創造「眾多的我」更多、更大的幸福,讓我們走進社區,一起感受地區營運的活力吧!

▲由左至右依序為:劉潔鳳(第六屆理事)、詹力穎(南港地區營運籌備會成員)、陳韻婷(北北分社地區營運專員)
▲由左至右依序為:林丹薇(北南分社班專員)、李怡慧(林口地區營運委員會區委)、凌鳳儀(林口地區營運委員會主委)、吳梅相(第六屆監事)

南港、林口地區營運委員會
南港區─從關心社區出發

二○一六年,合作社第一次地區營運委員選舉,南港區只是籌備會,但夥伴們專注做著自己開心的事,串連各自的人脈、帶入資源,兩年來,陸續有新成員加入。與其他區最不同的,南港區的在地連結讓人印象深刻。二○一六年與站所附近兩所國小家長會合作,推動無塑園遊會,南港區地區營運籌備會(下稱南港區籌備會)參與設攤,分享綠繪本及食安小遊戲;二○一八年五月的社員年會則是與中研里辦公室合作,於站所認養的中研公園舉行,里長及參與公園改造的夥伴共聚,驗收努力的成果,與社區民眾近距離接觸,也與鄰近的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建立起友誼。

南港區籌備會有年輕媽媽,有資深社員,各具專長;有的住在附近,也有少數從汐止甚至基隆來的班員。儘管背景不同,大家都認同合作社理念、價值。

北北分社地區營運專員陳韻婷特別指出,南港地區營運有一個特色是議題性強,除了教作共煮,也勇於嘗試一些看似不容易招生的議題性課程,例如環境正義、RCA汙染案、勞基法一例一休、空汙、鳥類保育等講座活動。南港站務對地區營運活動全力支援,則是地區營運最有力的後盾。

▲2018年南港區社員年會在認養的中研公園舉行,地區營運成員們向社員與民眾介紹合作社與南港地區營運。(圖片提供/南港區會)

求同存異,為更大的目標而做

成員的背景差異大,如何彼此協調?區會成員詹力穎和王嵐不約而同點出「量力而為的參與」,要求同,但同時要「存異」,「有多少人做多少事,不強求大家步調一致,即使意見不同,爭辯後仍然能夠靜下來一起討論和做事。」詹力穎認為這是南港地區營運能夠繼續走下去、而且越來越多人加入的原因。大家不是因為原本有感情而參與,而是認同合作社理念、願意為更大的目標一塊做事。

在南港地區營運,各種想法都被鼓勵,像最近的「社員回娘家」活動便是由新加入的成員提出,希望藉著辦活動、公開資訊等各種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合作社,以及地區營運在做什麼,例如把會議紀錄摘要公布在臉書粉絲頁上,或將生活材委員會的品項調查作成問卷,鼓勵社員表達意見。

「人先進來,才能被感動!」王嵐鼓勵社員看見自己的需要,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參與地區營運。

林口站─我們想要有個家

在林口地區營運委員會(下稱林口區會)中,謙稱自己「資淺」的主委凌鳳儀,說自己以前是「傳統市場族」,因女兒是社員而認識合作社,在社區結識「未來城班」班長鐘苑紋後入社,成為地區營運一員。

一開始投入時並沒有方向感,跟著開會、共學、辦活動,大家感情越來越好。為了讓大家有一個固定聚會、活動的地方,社員余秀清一度捐出自家店面作取貨點,點燃大家的熱情;二○一六年總社評估林口社員數及利用額均未達標,駁回成站申請,對社員是沉重一擊,有些人失望離開,但幾位留下來的並不死心。

為什麼一定要成站? 班配無法滿足他們想要有個「家」的渴求。林口區會長期自發性聚會,向心力強,開會總是全員到齊,北南分社班專員林丹薇對林口區的印象是「人多」,活動動輒幾十人參加,在其他站所甚為罕見。

林口區委中,論資歷,最早參與的鐘苑紋曾任主委,但她堅持在幕後支持;年輕又幹練的李怡慧是林口大小活動的規劃師,因熟悉電腦技能而擔任生活材、教育委員,凌鳳儀便在眾人期盼下出任社代及主委。

▲2016年1月,時任林口區會主委的余秀清無償提供店面成立「綠林會所班配取貨站」,北南分社營委會前來祝賀會所成立。(圖片提供/林口區會)

共煮共食,傳遞合作社價值

成站是社員共同期望,一旦站所成立,過去共同打拼的目標不再,地區營運會不會逐漸鬆散?凌鳳儀分享個人經驗,過去生活只有工作,退休後,回歸生活,發現在合作社可多面向學習,參與付出,生活更快樂。另外,日本生活俱樂部生協的經驗也讓她進一步發現社區裡的共食需求,例如:職業婦女沒時間下廚,長者、外食者不方便煮食,地區營運可以在這方面著力。

二○一八年六月熱鬧成站,七月開始,林口區即開辦每週兩次的共煮共食,一次晚餐,一次午餐。由一位夥伴開菜單,歡迎社員參與共煮,也提供上班族下班後搭伙,「在站所吃飯比在家還溫暖。」有社員說。

推動共煮共食也在傳遞合作價值,鼓勵社員多利用一籃菜。由於散菜供應較過去充裕,一籃菜預訂數量下滑,有社員說,有些菜不知如何料理,委員們便辦活動示範,每次預訂兩籃菜,由於事前不知當天菜樣,主廚必須當場反應,如何應變自然成為大家交流的話題。多出來的菜餚供站所試吃,站所因此每週至少多利用四份籃菜。

共煮共食不只帶動社員認識合作社食材,也營造合作與分享的氛圍。有些社員覺得付出不夠,把家中的育兒組、餐椅捐出來;有些人說手不方便,大家便幫他找個能勝任的工作。

李怡慧說,「若願意幫忙,總是會找到一個位置。」

凌鳳儀說,辦活動才能吸引人,她想把站所辦成像家一樣,社員可以一塊做飯、用餐、分享;區委們都把站所經營視為己任,因為目前是簡易站所,一天一班制,站務工作十分辛苦,「接下來的目標是想辦法走進社區,利用額提高,林口站才能有第四位站務,營運時間也才能延長。」

這個家,是十多年來林口社員努力爭取、共同打造的,地區營運委員就像家人,認真地呵護著,也希望更多人一塊享受作為家人的喜悅。

改建特色公園

南港中研公園改建過程中,社員認同特色公園的理念並帶動地方耆老出面相挺,扭轉里長決策,讓中研公園成為台北市最早成案的三座特色公園之一。南港區籌備會成員王嵐以職能治療師的專業,協助公園規劃,反覆協調,公園呈現嶄新風貌,也成為台北市熱門的親子遊憩場所。(攝影/詹力穎)

珍惜得來不易的家

2018年6月23日,林口站在舞獅、非洲鼓、還有大恐龍玩偶熱鬧助陣中開幕,社員以辦喜事的心情,準備滿桌拿手好菜,站所內外擠滿人,有在地社員,還有遠道而來祝賀的朋友。區會主委凌鳳儀說:「林口社員終於有了家!」(攝影/潘嘉慧)

呼叫地區營運學長姊

Q:如何培養地區營運生力軍?

要儘早尋覓傳承者,挑選「勇於承擔,樂於配合」的夥伴。很多人喜歡配合,但不願承擔,須看情況給新進者任務,陪伴、作後盾並適時放手;若夥伴遭遇瓶頸,要跟進關懷,讓夥伴在團隊中有安全感,就能不斷成長。

▲吳梅相-第六屆監事.北南分社

如何把人留住是重要的問題,新人需要陪伴,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同,地區營運要讓人覺得温暖,讓每位參與者都能獲得學習。「先引進人,再經營」,讓每一位成員都認知到自己是重要的一分子,適時給予任務。

▲劉潔鳳-第六屆理事.北北分社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