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午餐大賽 比的是永續未來的想像

2022-03-11・親子食育

文/蘇怡和‧北南分社社員  照片提供/大享食育協會

近來國中小學才剛開學,講到學校營養午餐,你會想到什麼?營養均衡、免費放送、便宜沒好貨?專注營養午餐議題的大享食育協會(以下簡稱大享),去(2021)年底舉辦第四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下稱大賽),藉此提升大眾對營養午餐的重視,並將環境理念融入午餐菜色中,喚起食物與環境連結的意識。
 

校園午餐承載 生存與永續的力量

第四屆大賽主題為「吃一口永續」,參賽隊伍要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設計營養午餐,除了菜色,還要針對食材發想食育故事,製作教具,現場演出分享。冠軍由台中市忠信國小以「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消除飢餓、水下生命」等SDGs 永續目標設計的餐食獲選。大享認為當消費者有意識地選擇吃進嘴裡的東西、生產者理解製程對環境的影響,就能創造一個具永續意識的飲食循環,而此一理念應該要從學校發芽,因此這次大賽命題的初衷就是把永續的議題引進學校。
 
第四屆營養午餐大賽冠軍台中市忠信國小的午餐餐盤,以當季的芒果做成「菇菇雞很芒」,結合美味與在地食材頗具創意。
大享食育協會祕書長,校園午餐搞非基共同發起人,同時為合作社社員的黃嘉琳指出,學校的營養午餐不僅是生存問題,更是一個「公平正義的題目」。對某些孩子而言,這也許是他人生中唯一能體會好好吃飯的時光。學校營養午餐是一個契機,能讓孩子理解什麼是營養均衡、學習如何選擇優質的飲食、思考飲食如何影響生態與環境。也許有的孩子,是因為老師的半鼓勵半脅迫,開啟對食物的探究,可以說一個便當盒所承裝的,是千絲萬縷對下一代的寄望與責任。
 
營養午餐大賽料理實作現場。
進入第四屆的大賽,已讓許多人看到學校午餐的重要性,例如政策面上,大家的視角已從過往免費利多的政治承諾,到現在會關心食材來源是否符合國產、當令、可溯源的原則。此外,也逐漸彰顯第一線營養師、廚師、團膳業者等人員的專業和努力。同樣可貴的是大享藉由台灣營養午餐的經驗與反省,與日韓相關團體及產業搭建起國際間的互信交流。
 
大賽亞軍和食育教學卓越獎得主高雄市南隆國中,以自製道具介紹在地農產水蓮的特色與營養價值。

台灣校園午餐 營養師嚴重不足

大享多次赴日韓參訪午餐團體,看到許多迥異台灣的做法,如日本營養午餐費用分別為家長負擔食材費,公部門支出人力、設備、運輸等其他費用,支出劃分清晰;日本營養午餐僅供兩菜一湯,種類雖不多,但逾九成使用在地食材,韓國也推動友善環境且國產的「親環境食材」;日本地方政府教育委員會,將各學校營養午餐的人事經費、在地食材運用率等相關數據,清楚彙整公告;兩國校園幾乎皆設有獨立廚房、餐廳、專職營養師,且營養師屬教學團隊,可進行食育教學。
 
大享所設計的可分解虱目魚布偶教具,藉此帶領孩子認識海洋生態。
反觀台灣現行的營養午餐模式有三種,分別為校內有廚房、廚工由學校聘任管理的「公辦公營」;校內有廚房,但人力和食材採購皆由得標的團膳業者負責的「公辦民營」;以及校內不設廚房,餐食由團膳公司烹煮一桶桶送到校園的「民辦民營」。民辦民營的要求為四菜一湯,而公辦公營或公辦民營的只要三菜一湯即可。但黃嘉琳認為餐食並非菜色數量多就是好,反而有為符合規範而分散經費之虞,或以廉價食材充數的現象。大享認為,比菜色數量更急需規範改善的是公職營養師過少,使得每位營養師要負責約3,600 人的餐點,沒有營養師的學校,則由老師、職員或校護輪流兼任午餐祕書。

聽黃嘉琳於合作社一籃菜真心話Podcast的分享。


鑑於以上作法,大享認為應積極推動「學校供餐法」,唯有靠法源依據才能增加公職營養師員額、賦予營養師和廚工合理的勞權與職責;此外應搭建營養午餐食材採購平台,以利選擇可溯源、透明化的食材。黃嘉琳表示,營養午餐還可結合社會福利,成為特教生或職校生的職訓中心,或創造銀幼共餐的機會讓高齡者老有所用,並傳承飲食文化,她也期待讓營養午餐成為落實跨部會整合與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
 

做為一個家長,如何參與關注學校午餐?
1.加入國中小的家長會,參與營養午餐規格審查會議、訪視烹煮環境、了解食材產地。
2.與孩子討論營養午餐內容,發現問題即時向學校反應。
3.在親師溝通會時向學校提出對營養午餐的想法。
4.透過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台,關注每日營養午餐食材來源。



(首圖圖說:參賽者要在90分鐘內做出六人份餐點,莫不神情專注嚴肅。)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