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雋永的食鴨文化

2023-11-07・產品故事

文/王怡力.台南分社社員 攝影/黃聖凱 插圖素材/freepik

如果你吃鴨肉,一定聽過櫻桃鴨和紅面番鴨,但是,你知道全台最大宗的養殖肉鴨其實是土番鴨嗎?

台野畜產的副總建榮說,早期台灣飼養鴨子是當成農業的副產品,建榮的阿祖就是當時的「養鴨人家」,也就是把鴨子趕到稻田中覓食,既能減少螺害、草害,也能增加肥分,鴨子熟成後屠宰販售。阿公的時代開始有專業鴨農,所以阿公主要是販售小鴨給鴨農,蛋鴨在鴨舍產蛋後,由人工撿蛋篩選,把有受精的鴨卵放入孵化箱,那年代是由多個師傅輪流值班,隨時保持溫度恆定,孵鴨蛋的工作不分日夜,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運送孵出來的小鴨也是另一種辛苦,因為貨車車斗沒有冷氣,小鴨又很怕熱,所以夏天運送小鴨的時候,不能開開停停,建榮說:「以前路途上媽媽還需要餵開車的爸爸吃飯,車子一路不停的開到客人那裡,把小鴨健康安全的送達才能安心。」後來父親逐漸將飼養肉鴨的比例增加,著重在飼養技術和減少藥物上,而孵化場就以外包的形式合作,購買孵化設備交由專門的孵化場處理,飼料及配方都只能由台野畜產提供。
 
小鴨很怕熱,需要有遮蔭的設施。
3-7天的小鴨最可愛,可接受人類輕輕觸碰。(照片提供/台野畜產)

不斷試驗讓鴨子越養越健康

現在管理飼養的還是台野畜產(下稱台野) 的第三代林金發先生,也就是建榮的父親,他會在牧場中設計試驗,例如將同一批鴨仔分成兩場,一場以傳統小鴨舍飼養,另一區則蓋了新型鴨舍,比較這兩種空間的成效、數據,再將資料分享給其他的養鴨業者;或者測試水質過濾系統,讓鴨子在活水池裡運動,鴨子生活品質好,就會健康。他也提倡低密度飼養,減少鴨子的壓迫與傳染病, 目的雖然是不使用藥物,但附加價值就是養出來的鴨子,可以跟在意食物安全的合作社或其他高端通路連接。

目前台野主力是飼養土番鴨,它的父系是番鴨,母系則是改鴨,改鴨是櫻桃鴨和菜鴨的雜交種後代,但因為番鴨和菜鴨不同屬不同種,所以土番鴨不能自行培育後代,需要依靠人工受精繁殖。台灣特有的土番鴨肉質鮮甜媲美番鴨,但也有櫻桃鴨成長迅速的特點,僅需飼養78至83天就可收成,比起番鴨公得養足120天,足足少了一個多月,所以台野通常只在暑假時養一批冬天收成的番鴨,以提供業界的訂單需求。
 
台野的鴨子有很大的生活空間,低密度飼養讓鴨子更健康。
養成的肉鴨早期以活體販賣為主,再由買家送至屠宰場,當時屠宰場沒有規範,無法解決廢棄物的問題,衛生條件也不佳,直到政府引進歐盟的電宰法,規定家禽必須送至合法屠宰場宰殺後,客戶開始要求台野要宰殺後再賣,於是他們就蓋了屠宰場,並以最高的人道屠宰標準設廠。人道屠宰的標準程序,包括卸載、繫留、驅趕、保定、致昏及放血,由於是自家的屠宰場,所以用屠宰土番鴨的大小設計動線,鴨子在經過獸醫師確認、簽定健康聲明書後,會在晚間抓鴨,載到繫留區停留一晚,有水池和安靜的空間可以放鬆休息,隔日趕牠們走入一條較窄的走道,人工吊掛至軌道上,依鴨子大小設定水浴電昏,讓鴨子昏迷後即可放血,在屠宰場中這一連串的動作,不只為了符合人道屠宰法規,還為了讓肉質穩定不影響風味。
 

上桌成為家常菜

可以掌握屠宰這道工序之後,他們也發現很多家庭無法自己料理一整隻鴨子,所以蓋了食品調理廠,並創立自有品牌「鴨迷」,讓自家養出來的鴨子,能夠在屠宰場和食品調理廠得到最佳的加工及效益。鴨迷在產品開發上,致力於無添加及成分展開,不過品牌經理思萱說:「也是會根據客戶要求修改調味方法,所以研發部門十分重要。」每回思萱有了產品開發的構想,會先把概念完成,然後向研發說明需要的原料、作法,務求產品特殊性,通常這樣開發的菜色都是手路菜,又為了符合無添加的理念,因此經常預算爆表,但也因為堅持研發,每回都在多次嘗試及修改之後,成為鴨迷多樣化的產品之一。
 
自有品牌「鴨迷」,讓自家養出來的鴨子有最佳的加工及效益。
超過兩層樓高的冷凍庫,內部是不鏽鋼層架堆置屋頂。
因為原料優勢,目前鴨迷的產品以土番鴨為主軸,合作社的薑母鴨用的是土番鴨,芋泥鴨用的也是土番鴨,向外販售的烤鴨也用土番鴨,因為常見的櫻桃鴨油脂多、腥味重,雖然用調味料可以蓋住味道,可是復熱的時候就會有濃郁的鴨味,對高級餐廳來說極不合適,而使用土番鴨就可以減少復熱時的腥味。
 
研發鴨肉料理時會利用等量肉品,調配不同比例香料或風味。
用去骨刀把肉和骨分開,是食品調理的基本工。

連結在地 潛移默化的食農教育

鴨迷還與附近的農產品串連,例如自有的電宰場在雲林大埤,所以開發使用大埤的酸菜做酸菜鴨,菜脯鴨則是購買嘉義布袋的菜脯,鴨肉羹使用雲林古坑的筍子,這種結合在地農產品的理念,是台野的初心,他們也結合雲林生產豬肉和牛肉的業者,在學校加餐日輪流提供團膳,以成本價提供當日主菜,想要讓在地的學童也能吃到好的食材,對地方產業更有認同感。

台野畜產與鴨迷食品,創造了自家的土番鴨產業鏈,從起心動念到身體力行,以友善的飼養到無添加的食品調理回應這個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今年的年菜預購也有他們的新品,歡迎到站所試吃,用預購支持生產者對養鴨產業的努力。

 
為何俗話說「鴨肉有毒」?
明朝《本草綱目》記載鴨肉性微毒,所謂的毒不是毒藥的毒,而是從前人民的生活比較困苦,鴨肉因為是水禽,性涼,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吃到涼性的鴨肉可能會拉肚子。但古籍《飲膳正要》也記載鴨肉補內虛,因此現代有鴨肉和薑母共煮,寒熱中和以後,讓鴨子的滋補效果更明顯。


(首圖圖說:讓鴨子在活水池裡運動,鴨子生活品質好,就會健康。)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