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大腦的黃金策略 失智焦慮下的主動防禦

2025-09-26・生活提案

文字/劉興亞 圖片來源/企畫部

眼見親人記憶褪色、功能退化,那份深植於心、對「失智症」的焦慮感日益鮮明。然而,令人振奮的是,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2020年報告明確指出,高達40% 的失智症風險源自十二項可改變的生活因素!以下從四大關鍵面向,提供大家具體可行的預防與保健策略。
 

大腦的滋養源頭 better food

「吃什麼,決定你是誰」對大腦健康尤其貼切。研究一致推崇「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DASH)的結合體──「麥得飲食」(MIND Diet),能顯著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
★ 蔬果當道色彩繽紛:每日務必攝取大量深綠色葉菜(如菠菜、羽衣甘藍), 以及莓果類(藍莓、草莓),其富含的抗氧化劑(如葉酸、類黃酮)能對抗大腦氧化壓力,保護神經元。
★ 優質油脂是關鍵:優先選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鮭魚、鯖魚、沙丁魚,每週至少兩份),以及單元不飽和脂肪來源(如橄欖油、堅果、酪梨)。Omega-3(特別是DHA)是構成腦細胞膜的核心成分。
★ 全穀取代精緻澱粉:選擇糙米、燕麥、藜麥、全麥製品等,能穩定血糖與提供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傳導功能。
★ 嚴格限制地雷食物:高糖飲料、油炸食品、過量紅肉(尤其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及反式脂肪(常見於人造奶油、部分糕點),會加劇發炎反應,損害血管健康,間接傷害大腦。
★ 輕烹調,保營養:多採用蒸、煮、涼拌等方式,減少高溫煎炸產生的有害物質。
 

啟動認知活力 身體大腦動起來

運動不僅強健體魄,更是大腦的最佳良藥。
★ 有氧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單車、慢跑),能有效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分泌;此為大腦神經生長與修復的關鍵物質,有助於維持海馬迴體積(與記憶最相關的腦區)。運動時微喘但仍能交談的程度、約達最大心率的60-70%為佳。
★ 大小挑戰打造「認知儲備」:定期挑戰大腦新領域!學習新語言、樂器、繪畫、舞蹈,從事策略性活動如圍棋、橋牌、數獨、解謎遊戲。這些活動能活化不同腦區神經網絡,提升大腦韌性與效率,即使未來面對病變,儲備豐厚的腦力也能延緩症狀顯現。
日常小改變如換手刷牙、走不同路線,也能刺激大腦。
 

為滋養大腦 打造好習慣

規律與平衡的生活節奏,是神經細胞修復與代謝廢物的基石。
★ 優質睡眠:確保每晚七至八小時充足且高品質的睡眠至關重要。深度睡眠期是大腦清除代謝廢物(如β-類澱粉蛋白)的黃金時段。建立規律作息(固定時間就寢與起床)、營造舒適黑暗涼爽的睡眠環境、睡前一小時遠離3C藍光、避免睡前攝取咖啡因或過量飲食。若長期有失眠或嚴重打鼾(可能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務必就醫。
★ 為大腦減壓:長期慢性壓力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持續偏高,損傷海馬迴神經元,加速認知衰退。每日練習壓力調適技巧如正念冥想(Mindfulness)、腹式深呼吸(每天數次,每次數分鐘)、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太極拳、瑜珈,或單純投入喜愛的休閒活動如園藝、聽音樂。
 

互動讓大腦更有活力

★ 積極社交:「孤獨」是新興的失智風險因子。頻繁且有意義的社交活動(與家人朋友相聚、參與志工服務、社團活動、社區課程)能持續活化大腦,提供情感支持,減輕壓力,並常伴隨認知刺激。
★ 聽力保健:中年聽力損失是近年被高度重視的可改變風險因子。聽力受損會減少大腦接收刺激,加速認知退化,並增加社交隔離風險。若發現聽力下降(如常需他人重複說話、電視音量越開越大),應及早檢查並配戴合適助聽器。
 

認知資本投資起來

失智症的陰影固然令人憂心,但我們絕非只能消極等待。正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大腦銀行」研究所揭示,那些認知儲備豐厚的大腦,更能抵禦病理變化。這份儲備,正是我們從此刻起,透過每一餐的健康選擇、每一次的起身活動、每一夜的安穩睡眠、每一次的社交連結,點滴累積而成的寶貴資產!
 

 
劉興亞教授
(圖片來源/企畫部)

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國防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暨台灣碧盈美學集團執行長。擁有台灣西醫及中醫師執照、中國中醫師執照,並取得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專長為針灸、中醫;中西醫整合調理內分泌新陳代謝疾病、抗老;問題肌膚治療與美白。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