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慢慢老師好好食野草 目標成為「草食系」專家!

2025-08-26・生活提案

文字/慢慢老師 圖片來源/慢慢老師、新營站

「野草可以吃?」大多數人看見本次新營站活動主題時,心中也許都泛起同樣疑問。

課程當天,大家先去社員的自然田採集植物。時序接近夏至,嘉南平原烈日當空,前幾日的午後雷陣雨澆灌過後,自然田裡草勢正盛。貼心的主人麗櫻怕大家曬太陽,已經先摘了些野草,美美地放在涼亭桌上。

而慢慢老師,從小在糖廠宿舍生活,對於新營的在地植物非常熟悉,近年來則專注於各文化中的植物應用、從野草談土地永續和友善管理。面對桌上的植物,大家用閒聊的方式輕鬆開了場。
 

大花咸豐草 人為引進的強勢野草

在台灣,四季都看得見大花咸豐草的身影。不過我們常見的大花咸豐草其實是半世紀前才漂洋過海來到台灣。當年有養蜂人在日本沖繩見學,發現大花咸豐草整年開花,在沖繩是主要的蜜源植物,而沖繩的氣候與台灣相仿,在台灣若能種植,應該可以解決台灣的蜜源荒吧?於是養蜂人帶回了種子,卻沒想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大花咸豐草被昆蟲動物們傳播到全台灣,成了大家最頭痛的野草,也幾乎佔據了傳統咸豐草與黃花鬼針草的領地。

「假如要抑制大花咸豐草,就要避免它結果實。趁剛開花時採下花朵,大太陽曬個一天,或是在鍋中炒焙成茶,可以沖泡出淡淡蜜香的花茶!而雨水過後的嫩葉,是很不錯的野菜,可以煎蛋、煮火鍋、做青醬。」「那可以煮青草茶嗎?」有夥伴好奇問,「可以,曬乾之後收起來,可以搭配其它的青草一起熬煮。不建議單方,因為較寒涼。」
 
大花咸豐草(圖片來源/慢慢老師)

雞屎藤 臭但卻是早年萬用藥

有時在鄉間、有時在城市不起眼角落裡,雞屎藤總會默默攀爬圍籬之上,或是磚瓦殘垣之中。有夥伴馬上分享,小時候感冒,母親會用雞屎藤葉炒蛋,也喝過雞屎藤煮豬腸湯。

的確,在醫藥不發達的年代裡,雞屎藤可以驅風、鎮咳、袪痰、消食化積;外用也可以治皮膚炎、溼疹、毒蟲螫傷等,根本就是萬用藥。從根莖到葉片都能使用,曬乾後也可以煮成青草茶,沒有鮮葉的難聞氣味,屬於平性,不似大花咸豐草的寒涼。而香港新界客家人的清明節茶果便是使用雞屎藤葉子,除了有溫和香氣,也可以幫助消化。
 
雞屎藤(圖片來源/慢慢老師)

艾草 從靈性到身體的照顧者

在農村裡,老一輩稱呼艾草為hian,住家附近常見種植,還會伴隨另兩種避邪植物:芙蓉和抹草。有夥伴說,小時候家裡做的草仔粿,用的就是艾草。的確,在不同文化裡,粿皮也會使用不同的植物:常見有鼠麴草、鼠麴舅、艾草、雞屎藤;而粿葉種類更多:月桃葉、香蕉葉、柚子葉、玉米葉、黃槿葉等等,真是物盡其用最佳示範。

除了艾草粿以外,艾草最常被人知悉的用途有二:一是避邪,二是促進血液循環、驅濕寒之氣。新鮮的艾草常被掛在門口用以避邪,曬乾之後或製成泡腳泡澡包、或加工成艾絨製成艾草條做為薰香或艾灸材料。「不過如果要做粿皮,要用春天的艾草,不然會苦哦!」慢慢老師提醒。
 
艾草

 自製艾絨的方法 
準備乾燥的艾草葉,放入棉布袋中,拿木棍輕輕敲打,扁了再抖開,重覆至艾葉成為膨鬆棉絮狀為止。如果有果汁機或是料理機,也可以每次兩秒、間歇攪打的方式,直至成為絨團狀態。
 
 

月桃 全株可用的本土植物

不論在山區或是平原,都能見到月桃的蹤跡,而且從漢人到原住民都會採集月桃來應用。除了月桃葉包粽子以外,採收葉子餘下的月桃葉鞘也是主要的編織材料,將其曬軟然後一片一片剝下、反捲、曬乾,便可以編織包包提袋和蓆子;而葉鞘內的嫩莖富含水分,原住民會取之生食或是煮湯;地下莖則可代替薑,也可將其搗碎外敷於筋骨扭傷處。早晨的花朵內有花蜜,花朵突出的唇瓣可以生食,是原住民小孩的零食。較幼嫩的地下莖和豬肉一起紅燒,滋味頗佳。而完熟的種子就是香料香砂仁,也是歷史悠久的仁丹口味兒的成份之一。沒想到小小一株植物,竟然有那麼多用途,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目前自然田的月桃剛開完花正在結果,所以我們只採了幾朵花苞用來炸天婦羅。其他我們還採集了大花咸豐草的嫩葉、雞屎藤、香蕉葉、幾片柚子葉,以作為本次活動製作料理的食材。
 
月桃(圖片來源/慢慢老師)

川七(洋落葵)是藥是草也是菜

很多人對川七的第一印象都是在山產店桌上,飄散麻油香氣還有薑絲點綴的那一盤菜。

其實川七也是外來種植物,半世紀之前從南美洲引進,本來做為栽培蔬菜種植,沒想到適應良好,成為野外常見植物。它的野性不亞於雞屎藤,但川七較不耐熱,所以常攀爬在樹下、牆角等陰涼處,老藤上會長出珠瘤狀的繁殖芽,也是少見的美味,可汆燙可烤可煮湯,口感像山藥脆脆黏黏的。
 
川七(洋落葵)(圖片來源/慢慢老師)

煮一桌野菜全席吧!

野莧菜也是田間常見、可以全株使用的一年生野草,每年春天開始開花結籽,盛夏枯萎,入冬後種籽發芽茁壯進入下一輪欣欣向榮。冬日裡的莧菜其實最是營養可口,不過春日裡的莧菜根可以煲排骨湯,在香港和中國嶺南地區市場會有農人販售,西拉雅平埔族人也食用野莧排骨湯;莖幹切段加鹽發酵可以做臭豆腐滷水。今日使用來製作莧菜根雞湯的野莧菜是慢慢老師在庭院裡採集,早上請志工協助先行燉煮。花穗和大片老葉則另外挑出,和構樹嫩葉一起炸成野菜天婦羅。
 
野莧菜
而構樹則是在一片野生雜木林取得,慢慢老師特別連著紅熟的雌果一起採下,讓大家品嚐滋味。葉片除了可以食用,也可以煮水喝,新鮮或曬乾都行;樹皮是很好的長纖維,早年阿美族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來敲製樹皮布,製作鈔票紙張也少不了它。

前置工作完成,大家首先開始製作雞屎藤糰子;而等待糰子蒸熟的時間,則製作野菜天婦羅;再接著做野菜玉子燒。終於完成四道料理,美食當前,雞屎藤糰子有著淡淡的青草香;雞湯溫潤清甜有人蔘香氣;野菜玉子燒健康美味;野菜天婦羅大家完全一掃而空、還意猶未盡。大家一邊享用野菜大餐,一邊讚嘆野菜的種種可能,這次的野菜課程雖然已落幕,但也為大家開啟了一道進入野草世界的大門。
 
 
(圖片來源/慢慢老師)
慢慢老師簡介
本名王家曼,從小做什麼事都比別人慢,卻也在慢條斯理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喜歡觀察植物的一切、探索植物在不同文化、不同年代裡的可能性。

目前最想做的事:讓更多人認識隨處可見的野草、讓野草成為生活中的幫助者,在大自然的豐富給予中學習謙卑感恩。
擅長:美味的野草料理、野草茶飲、植物素材手作及應用。
 
 

野菜料理做法

雞屎藤糰子
◆ 材料:雞屎藤葉50公克、糯米粉250公克、在來米粉70公克、水200毫升、二砂糖80公克、粿葉(這次使用香蕉葉和柚子葉)
◆ 做法:雞屎藤葉加水放入攪拌機打碎,倒入鍋中加入二砂糖煮滾。混合糯米粉和在來米粉,加入煮好的雞屎藤糖汁,揉至不黏手,分成十元大小的粉糰,排放在粿葉上,蒸鍋水滾後放入蒸籠大火蒸二十分鐘即可。
野菜天婦羅
◆    麵衣:雞蛋2顆、2/3米杯的低筋麵粉、2/3米杯的水、1匙醬油、1匙味醂、1匙食用油;攪拌均勻後如果能放置十分鐘更好。
◆    沾醬:等量的水果醋和醬油,如果醬油太鹹就要增加水果醋比例。
◆    做法:起油鍋,油溫拉高後轉中小火,野菜裹麵衣,放入炸至金黃色澤即可。
野菜玉子燒
◆材料:大花咸豐草葉片一把,切成細絲;雞蛋3顆、醬油10毫升、味醂10毫升、清水50毫升、食用油10毫升
◆做法:蛋液攪拌均勻,玉子燒鍋熱鍋熱油,加入一半的蛋液,一邊加熱一邊攪散使蛋膨脹。蛋液完全凝固前折疊1/3並往上推,空出的鍋子倒入蛋液,分三次重覆步驟完成蛋捲。最後在鍋中兩面再各煎三分鐘,等稍涼切片食用。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