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新活法!彈性、多元、嘗試的合作之道

2022-10-12・合作聯合國

文/陳怡樺(The German-A sian Fellow,IJP) 攝影/陳郁玲.台南分社海安站主委

德國中央消費合作社與萊比錫消費合作社,兩者一百多年來的變革與進步,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特殊的歷史產物

位在柏林的中央消費合作社(Zentralkonsum Eg)成立於1949年,是歷史的產物,具有特別定位。前身是蘇聯佔領區成立的「德國消費者合作社協會」(Verbandes Deutscher Konsumgenossenschaften,VDK),當時重建超過30 個消費合作社,約50萬名社員,所屬成員合作社皆以「Konsum」為名運作,是東德消費者合作社的核心組織,1972年更名為「東德消費者合作社」(Konsumgenossenschaften der DDR),2008年更名為「中央消費合作社」(Zentral Konsum eG,下稱中央消費社)。從組織名稱的改變,可完整看到歷史更迭、政權移轉。

納粹執政期間,消費者合作社被迫清算、面臨破產倒閉,最終遭沒收。此外,多次修立《合作社法》,加強嚴格對合作社的管理及控制。進入東德階段,以註冊形式而論,「德國消費者合作社協會」屬私營單位,理應與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不相容,「當時需要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合作經濟以模糊地帶的方式納入國家計畫。」中央消費社對外關係暨社員服務部門負責人卡侯拉• 袍莉(Carola Pauly)談到,為社員所共同擁有的合作社,卻受到國家法規的嚴格約束。
 
中央消費合作社對外關係暨社員服務部門負責人卡侯拉.袍莉(Carola Pauly)。
1990年代,兩德統一後,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東德人的消費習慣改變,個別消費合作社採取不同的策略因應危機。有些選擇合併、有些選擇縮編、有些則與其他批發合作社成為夥伴。時至今日,僅剩原東德地區留有12個消費合作社持續運作著。
 

獨一無二的合作社組織

中央消費社屬二級合作社,區域內有31個直接社員,形式從合作社到公司皆有;以舊東德為服務區域,主要任務以區域層級的位階從事政策遊說,提供區域內組織相關諮詢及教育服務等工作。「因應疫情衝擊,聯邦政府提出為期六個月的增值稅調降方案,這類稅務應變諮詢,即由中央消費社提供服務。」袍莉也談到,他們會協助區域類的消費合作社工作人員做培訓等課程。

由中央消費社百分之百持股的Röstfein咖啡公司與Brushesmann刷具公司是主要財源。1908年創立的Röstfein咖啡公司(原稱「Kathreiner」),1945年遭東德政府徵用後,法律地位不明確,三年後,轉移至德國消費者合作社協會,而後更名Röstfein;Brushesmann刷具公司則是1925年成立,1952年併入德國消費者合作社協會。另,「東德時期,大部分的企業設有員工旅館,供員工休假使用。」袍莉說,中央消費社持有兩個旅館、一個商業租賃空間。

歷史長河漫漫,回望德國消費合作社的曲折發展,有趣的是,中央消費社的多元樣貌,讓德國人有機會更認識合作社。
 
Röstfein咖啡公司的各式咖啡產品在一般超市皆有販售。

早期德國最大的消費者組織

2022年國際合作節正值「舒爾茨•德里奇博物館」(Schulze-Delitzsch-Haus)成立30週年,館方與萊比錫消費合作社(Konsum Leipzig eG,下稱萊比錫消費社)聯合舉辦慶祝活動。這天,遇見了萊比錫消費社市場部主管西比勒•魯樂(Sybille Rühle),站在博物館外的攤位上,有機會認識這個已有137年歷史的老品牌消費合作社。
 
萊比錫消費合作社市場部主管西比勒.魯樂(Sybille Rühle)(左)。
1870年代的萊比錫深受工業革命影響,工廠如雨後春筍般興立,勞工湧入,人口增加。「提供社員平價實惠的產品是消費合作社的理念。」在德國,許多消費合作社由工會成員成立。1884年四月,在萊比錫郊區,由勞動者、工會成員與社會民主黨共同成立萊比錫-普拉格維茨消費合作社(Konsumverein Leipzig-Plagwitz gründeten),是當時德國最大的消費者組織。同年八月第一家商店開幕,1890 年成立麵包店,10年後興建烘焙工廠,此時社員已突破三萬人;1923年,每天提供七萬五千個家庭的日常所需。
 

社員需求是營運根本

走過納粹執政、零售業遭逢巨變的黑暗期。如今,萊比錫消費社已設有61個門市,是當地市佔率最高的零售通路,銷售額達1.7億歐元,擁有超過1,000名職員、兩萬八千名社員,更是全德國營運最成功且穩定的消費合作社;亦是中央消費社的社員之一。

兩德統一後,原東德的消費合作社缺乏通路,陸續和西德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1990年起,萊比錫消費社也開始與Edeka(德國第一大零售商採購合作社)合作。根據其2021年年報統計,該年度每天平均有四萬八千名社員進店採買;單次平均消費金額11.7歐元。魯樂談到,社內提供超過一萬種商品,將近九成的產品來自Edeka,門市沒有設置倉儲,也沒有物流,每週約三至五次由Edeka進貨,補充生鮮類產品。
 
萊比錫消費合作社和Edeka長期合作。
萊比錫消費社的營運策略是門市規模因地制宜,供應品項視客群需求彈性調整。每次開闢新門市前,營運團隊會進行「選址小旅行」,如鄰近地區有沒有學校、屬於什麼類型的區域、有沒有停車場都是評估重點。「依照門市所在區域的特性及門市大小,供應適合的產品。」魯樂說,小規模門市面積約75坪,大規模門市面積從150坪到360坪不等,若門市在大學附近會供應較多種類的冷凍食品;若門市位在銀髮族較多的住宅,則以生鮮蔬果為主;若門市在小家庭型態為主的區域,則會設置麵包區等日用品;位在商業區的門市則提供較多種類的即食品。

今年三月,萊比錫消費社位在城南的自建大樓落成,結合零售、長照等綜合型業務。一樓是門市及烘焙坊,二樓預計由日托護理機構進駐,其他樓層未來將提供混齡的無障礙住宅服務。這是全新的嘗試,消費合作社的根本是社員需求,踩穩每一步,才能緩緩向前。
 
萊比錫消費合作社門市內部。
(首圖圖說:萊比錫消費合作社德里奇(Delitzsch)門市。)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