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岫之/麻煩的可貴 連結社員多樣性,創造生活可能性

2019-08-01・橋梁_共同購買25 週年出版計畫

文/康椒媛 攝影/謝佩穎

共同購買是合作社共通使用的方式,意即責任共同分擔,結餘共同分享或決議用於哪些事。合作社的價值是實踐理念,所以一定要清楚合作社理念是什麼。如果不談合作社理念,則合作社沒有存在必要,社員數丶利用額成長都沒有意義。看重組織價值,而非規模變化,就像人的生命不在長,而是能否發揮他的功用。以消費合作社為例,就是消費者開店,開店目的是買東西,不是賣東西,當你想更了解,一般企業是進不去的,合作社則是把門打開,人人都有機會擔任核心幹部甚至理事主席。

陳岫之穿著自製衣服,製衣技術皆為自行領略學成,曾推出天使衣創業過生活,發現自己更多可能性。
厚食聚落農食合作社在城市中營造人與土地的自然環境,讓大人、孩子在其中感受和諧關係,陳岫之近年在此協助推廣合作社運動。

內心話

共同購買是合作社共通使用的方式,意即責任共同分擔,結餘共同分享或決議用於哪些事。合作社的價值是實踐理念,所以一定要清楚合作社理念是什麼。如果不談合作社理念,則合作社沒有存在必要,社員數丶利用額成長都沒有意義。看重組織價值,而非規模變化,就像人的生命不在長,而是能否發揮他的功用。以消費合作社為例,就是消費者開店,開店目的是買東西,不是賣東西,當你想更了解,一般企業是進不去的,合作社則是把門打開,人人都有機會擔任核心幹部甚至理事主席。

「最初我讀《英國合作運動史》,知道那種困難點,所以一群人願意成立主婦聯盟合作社,滿佩服這樣的挑戰。合作社的麻煩是可貴的,也是正常的,也一定會有某部分成就感,它提供很多婦女參與、學習機會,有時是一個出口。核心價值不是看營運數字,錢應該是流動的。」流動背後的意念,不只是營利與非營利之間的辯證,如何有意識地覺察自己身在其中的責任與義務,才能轉化與傳承,在陳岫之身上展現的正是一次次的內在革命。

擔任嘉義市父母成長協會理事長期間,承攬嘉義市政府教育局專案推廣綠色消費, 邀請當時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陳來紅演講,帶了《英國合作運動史》給陳岫之,細細閱讀之後加入主婦聯盟合作社, 也參加內政部舉辦的合作事業課程,回來後這些合作社理念小冊子就放在床邊不時查閱,就像翻閱《聖經》一樣。

厚食聚落規劃靜態水體、以天然素材搭建裝飾,運用於調節微氣候,相對以往降低 1℃至 2℃。
厚食聚落咖啡吧裡面像洞穴,以泥土、樹枝、竹材、水泥打造為冬暖夏涼的綠建築。

擔任班長後,只要社員聚集就積極鼓勵成班,如同細胞分裂。或是對外推廣組織各類型合作社,越小規模越彰顯自主性,陳岫之認為人與人之間免去更多管控,就越能獨立自主。他強調合作的起步就是連結,「合作社要創造很多可能,用連結的方式,讓每個人找到位置。合作社有自主管理、自主監察,由自己檢核自己,少了位階多了信任。」

發揮自己的能力,看見別人的需求,會慢慢找到共同的需求,再次從中定位且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除了參與主婦聯盟合作社,以推動勞動自主事業為例,即是思考:「我們還能做什麼?」意即組織角色功能的擴展,陳岫之將種種「變動」視為自然,從鼓勵社員成班到成立合作社,這些都是自主的樣貌。「合作社有個好處是自己選擇,生命最可貴在於選擇權。」

「合作社成立在於集眾人之力解決社會問題,包括創造就業機會、解決社區需求。」合作社是個有機體,有各種生命存在才能展現多樣性,如同友善環境耕作,不分好壞都是益蟲。陳岫之提醒, 即使還不了解、不認同的社員也在為合作社使力,例如消費型社員只想買產品,消費力卻也是關鍵行動力。每個社員都是合作社的細胞,每個變動就是組織與細胞同時擴展,各自獨立也同合作社運動之中。

厚食聚落發酵坊職人的女兒擔任採訪當天首席解說員,首站來到豆坊,備有黑豆茶自由飲用,「這是放養雞蛋,雞沒有關在籠子裡所以牠很快樂,蛋就比較健康。」
厚食聚落裡也有快閃職人,例如四時貳色採用臺灣水果為果醬原料。

前進摸索中的理事會,合作教育就是在實踐中等待社員覺醒

正在台南分社推動地區營運時,直到第三屆理事改選,面臨前往總社擔任理事主席還是留在地方的抉擇,哪個影響力比較大?陳岫之身為第二屆補選理事,了解當時理事與各端關係混亂緊張,同樣身為第二屆社員代表、始終護持合作社的黃素津直言,「第三屆再不做好,合作社乾脆解散算了。」陳岫之於是選擇先把合作社理念帶進核心團隊。

陳岫之擔任第三屆理事主席任內,以協助組織穩定為目標,「我們不是不做好,是還不會做。我相信先前的理監事不是故意不做好,是還在摸索。」從正常順利召開會議開始,透過各種會議播種扎根。陳岫之不斷耐心強調,社員大會只是共同確認前一年工作成果與新一年工作方向,討論則是在平時、在地區營運。再者,推動地區營運準則法制化,發布《地區營運委員會組織與運作辦法》;承辦「合作找幸褔」專案計畫促成分社教育委員會,以解說員為基礎培養委員;重新討論中長期計畫,並要求共讀《我是生活者》、《公元二千年的合作社》、日本生活俱樂部生活協同組合提供的資料等等。

卸任後,陳岫之最想發展合作教育,合作社屬於自發性,對他而言,參與是快樂的、不是犧牲,獲得無形價值最為可貴,「有人搭了個平臺,讓我在這裡學習當理事主席,我一直覺得我是受益人。」雖然主婦聯盟合作社遇到很多問題,但很多人確實在這裡得到養分而成長。

讓陳岫之勇於接任理事主席,卻是源自婚姻的考驗,讓他的身心靈更為強壯。他幽默形容婚姻不同階段各有訓練,除了被愛, 也認知到被壓迫、言論自由。直到30 多歲才意識所謂內在革命, 進而回頭認識加害者與被害者背景與心理因素,「因為自己無力,才期待別人拯救。」而參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社,對他來說則是接續內在革命。

「我生活裡曾有比較多限制,夾縫中求生存,比較去看自己擁有什麼,可以做什麼,可以使上力。」幫助自己,進而協助社員認識合作社進而自覺,陳岫之從不心急,合作社運動本來就是緩慢的運動,生命各有覺醒的時刻。他如此解說合作教育:
「有限責任是承認自己小氣小愛,沒那麼無私,我必須生存。合作社是互助且雙方獲利。公益金不是互助,是合作社的社會責任,心中有他人,不是你好、我好而已,心中還有未參與的人。合作教育是讓社員認識合作社,也讓未知曉者認識合作社, 透過實踐感受、感動,說的人就是做的人。」

厚食聚落農食合作社以二級農產加工為主要產品,類似地區營運的概念發展社區經濟。
以城市裡的微型農食聚落為發想,厚食聚落目前有六類小鋪,皆是厚食聚落農食合作社社員,透過經營月會共同討論。

合作社運動連結新關係,選擇一群人團結或是一個人強大?

「歡迎來到厚食聚落,厚食是客家話好吃的意思,好玩的是你看得到、聽得到、吃得到、買得到,也學得到,這裡的職人很喜歡把祕密告訴大家,我們是怎麼做的、你也可以。」陳岫之順口溜般導覽,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厚食聚落連結二級農產加工者、都會區,強調低碳、在地及社區經濟。登記為有限責任新竹市厚食聚落農食合作社,努力創造屬於有歸屬感的組織、場所,不同於擺攤的浮動感。

2016 年陳岫之從移居多年的花蓮市來到厚食聚落,協助推廣合作社運動,從理事會開始, 逐一進行會議正常化、讓理監事會認識各種角色、解說合作社理念。釐清社務、組織架構之後,透過經營月會凝聚共識。陳岫之擔任厚食聚落農食合作社理事、職員、也是社員。對照大型合作社,厚食聚落社員仍須身兼多職,等越多社員參與就能重新分配,也是促進更多人參與。「目前職員端多為理事兼任,因為本來就熟識, 比較多是信任關係。一起做事,信任感很重要。」

初期,為了先讓各鋪子穩定,厚食聚落運用社員股金運作,免費提供經營空間與行銷服務,這是基於「合作社存在是為了滿足社員經濟利益」。直到2017 年中,社員意識到合作社必須開支,剛開始只收清潔費,於經營月會提出收費標準後開始執行。努力至今,多由職人社員分擔業務,日常營運支出已可平衡。社員彼此邀約,不適合或不願意就自然離開,這也是一種彈性,而有彈性才能擴展。陳岫之說明,厚食聚落就是地區營運,只是還要等它慢慢成長。

地區營運的終極目標是社區營造,為了美好社區生活,培養地區領導人,使各地區自主營運、自主管理,分社做得到的就由分社自治,包含責任、財務、社務、業務獨立,「一定要理念清楚,再來責任清楚,才可以財務清楚。」

厚實聚落油坊透過新鮮油品手做日常飲食,品味生活點滴,以真食物打造多元消費體驗。
厚食聚落社區廚房以勞動自主事業模式經營,工作時間相對彈性,夥伴彼此之間少了制式管理、多了些信任關係。

你為什麼需要合作社?數落它的種種問題時,希望誰聽見?

關於近年主婦聯盟合作社利用額成長率持續下滑,陳岫之認為危機是轉機,就像疾病帶來停止, 看看身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怎麼樣的轉機呢?他幽默一答:「眾人看到危機,就是轉機。重新檢視合作社存在價值,還可以做什麼?如何好好過生活?」若社會覺得需要、值得,合作社即自動展延,也有新細胞進來維護。合作社是因為人們而存在,不是人們為了合作社而存在,如果覺得不需要,為什麼還要存在?

放眼國際合作社運動,陳岫之點出主婦聯盟作社在臺灣有個關鍵功能,讓人民、核心幹部了解合作社,對外推廣時,一次次更肯定:「原來合作社還可以做什麼, 原來我們的價值在哪裡。」然而每個國家、環境都不一定,社員看我們自己覺得很多問題,但是哪些合作社持續大談合作社理念, 且持續自我覺察?

合作社是一群平凡人成就不平凡的事,它是勞工運動,它的啟蒙者是關心勞動者的人,它的發展就是為了勞動權益,以及勞動價值如何影響社會。陳岫之拋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追隨合作社創立者的精神?因為資本主義沒有把社會照顧得更好,這些平凡人如何透過合作社讓社會達到共同期待的境界。然而常聽到社員談及合作社現況,他會先問:「誰是合作社?誰代表合作社?誰要幫助誰?你難道不是合作社的一個細胞嗎?這是集體意識的課題。」將合作社視為中性,如果它狀態不好,代表多數社員投射不好的意念,合作社就是我們。

那麼如何在合作社找到自己的力量? 合作社不是救濟單位,加入合作社是成長自己,自己幫助自己,不是被幫助。自助才能互助,一群想要提升的人共同營運。陳岫之相信它的可能性,參與過程積極創造,豐富自己的生命。合作社七大原則用於檢視社員是否實踐,陳岫之提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已於 2016 年將「合作社分享共同利益的理念與實踐」登錄為無形文化遺產, 被實踐的理念才是真正的理想。

陳岫之聊起「服務女兒」的時候,例如準備便當,也會自問:「我的服務是需要回報的嗎?我的期待是什麼?感謝媽媽嗎?這是我想做的,他願意接受就很不錯了。」對他來說,表達愛並不是為了需要回報,參與合作社就已經是在愛裡。「主婦聯盟合作社相對不容易, 我對它的要求不高,它能夠活著就已經很了不起。」

我們是老闆也是彼此的夥伴,必須取捨但擁有更多的是彈性與自由

《公元二千年的合作社》提出兩種合作社,其一是事業極大化,其一是社員向心力再創造社區經濟。陳岫之相信,把各自合作社的定位找出來,至少活著就有機會改變。厚食聚落裡的社區廚房展現勞動自主事業,他們並非聘僱關係,是合作夥伴關係,他們實驗著這種工作型態:「工作時間彈性,做好就好,偶爾收入不固定,但是愉快沒有被迫感。」他強調,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互相對待,料理好吃也與快樂勞動有關。合作社是一所學校,不須煩惱成員來來去去,就像遊學一樣,這是必要的學習,人應勇於挑戰自己,這是合作社的包容力與潛力。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