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飯吧! 勾勒「共食」的餐桌圖像

2013-01-05・愛的清潔力 環保再生皂

文/潘嘉慧 圖/劉忠、潘嘉慧

四月的某一天午后,企畫部的夥伴們聚集在會議室裡,再次討論著今年社內的有機棉 T恤設計主軸。

如果年度方針中「提升糧食自給」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要如何落實在生活實踐上呢?鼓勵社員重返廚房,找回煮食的樂趣……。「但,對於單身或是忙於工作的年輕社員來說,煮食好困難喔!」 A說,「如果下班後,可以幾個人一起『共食』,有的人備食材、有的人煮食,不擅長烹飪的人可以幫忙整理洗碗……」此話一出,所有人同聲叫好,大家開始勾勒「共食」的餐桌圖像。想像家人聚在一起煮食的美好畫面,或是三五好友一人一菜聚食的歡樂氣氛;然而,共食文化早已在合作社逐漸形成,或許你我未曾察覺,未曾認真想過延伸「共食」的各種可能性。

▲台南分社員工的溫馨共食。

在合作社,一起吃飯是件幸福的事!

來總社洽公的朋友或來訪的友好團體,第一次到員工餐廳用餐時總忍不住發出讚嘆,有些人還會以羡慕的口吻問我們,「可不可以來這裡搭伙呀?」尤其許多NGO團體常忙於工作,有時候連好好吃個午餐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辦公室裡能有個烹飪空間,一起煮食。最近在一本書中,看見辦公室共食廚房的介紹,有心的老闆帶頭煮食,同事們輪流下廚,那的確讓很多上班族非常嚮往。

話說在共同購買時期,工作人員不多,工作量也沒有現在繁重,午餐是由同仁輪流烹煮。南社的工作夥伴蕭鈺黛回想起當年,經常煮菜煮到一半,電話響了,放下鍋鏟趕緊接起電話,講完之後,再回到廚房裡,鈺黛說:「那時南社的工作人員大約十多位,備餐並不困難,但缺菜期時,就必須絞盡腦汁變化出菜色來。」總社也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由理菜人員-美參和愛珠輪流幫同仁們備餐。現在由於用餐人數增多,廚房的工作委由專門人員負責;而總社的廚房目前由綠活勞動合作社承攬。

中午十二點,當廣播那頭傳來「吃飯囉!」大家準備拿起碗筷,一起吃飯去!南社的長條桌上,一盤盤菜餚沿著桌子中間擺放,同仁們夾好菜後圍著長桌坐在一起,大家開心吃飯談天說地,也會為外出晚到的同仁留菜,就像是一家人。剛進合作社工作時,我會與不同部門的人同桌共食,吃飯讓我每天認識同事們,拉近與人的距離。新來的同事說,來合作社之後,每天只需要拿著碗筷到餐廳,不需要煩惱今天要吃什麼,不用擔心食物的來源是否安全,因為這裡供應的食材多來自合作社。

▲親子聚會時小朋友排排坐,一起分食饅頭。

共食廚房的季節感

合作社的廚房菜色,充分反應了當季、當令盛產的食材。夏天瓜果產量豐,尤其最近苦瓜多到廚師傷透腦筋,我們可能連續好一陣子每天吃苦瓜,從苦瓜炒蛋、苦瓜鑲肉、苦瓜湯、豆豉苦瓜……;倘若碰到缺菜期,芽菜、轎篙筍便是餐桌常客。員工的共食廚房中,經常出現的菜色還有即將到期的產品,為了不浪費食物,體諒生產者的辛勞,我們因此可以吃到平常不會利用的產品,這也是共食的好處之一,有機會嘗試不同食材與不同的料理方法。

一起吃飯,一起養育!

台中分社三民站每週二的親子聚會,現在有了固定的地點,就位於二樓主婦聯盟基金會的木地板教室。召集人陳春杏從第一個孩子三歲時開始加入親子聚會,當時是不定期、不定點,他們會到不同的媽媽家聚會,一起煮食一起遊樂,那時候幾對親子因為彼此的相互支持,不約而同生下第二胎。當年的三民站站長洪春生(現任理事)說:「當時因為看著孩子們玩在一起,才有勇氣再生第二胎。」

現在固定聚會的親子有五對,偶爾基金會有活動時,就會多一些親子一起加入,有時他們也提供新手媽媽諮詢,讓育兒階段的父母可以在聚會中聊一聊媽媽經、爸爸經分享生活,或是一起讀繪本,而孩子們也互相有伴。平時聚會時他們會一起準備簡單易煮的麵食、水餃,寶猜站長也常會為他們準備點心,例如採訪當天蒸好的麥香饅頭一端上桌,小朋友的目光焦點立刻轉移,放下手邊玩具,大朋友帶著小朋友一起洗手後,排排坐在地板上吃起饅頭來。

世梅說:「我發現大家一起吃飯的好處是,小朋友變得很好餵食,而且因為有別的小朋友做為模仿對象,原本在家不吃的食物,在這裡完全不成問題,或許是妺妹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小朋友身上,餵進嘴巴的食物,通通都吃進肚子裡了。」春杏也發現親子聚會的共食,讓爸媽們可以輕鬆分享生活上的酸甜苦辣,用餐氣氛變得輕鬆愉快,大小朋友都開心,所以食物也變得更好吃。

▲總社廚房現在由阿偉與 Ruru掌廚。

在共食中一起學習

為了凝聚大家,許多地區營運會以烹飪課程形式、或一人一菜的聚會方式,一起分享料理,合作社的「共食」文化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

在地區營運會議前夕,台南分社南門站的臉書 (facebook) 上社員正熱烈的討論著,誰是這次的大廚?還有人直接在留言板上點起菜來。南門站共食廚房的菜單主要由怡蓁站長擬定,以當季的食材或新產品、滯銷品為主,其他人則擔任助手,一起準備餐食、一起吃飯!

享玉姐說:「我們的共食,除了一起吃飯,更延伸到知性的學習。」去年與台南社大合作開了「主婦的小花園」的課程,老師帶著學員從傳統市場、超市到合作社站所認識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同學們一起學習,期末用剩餘的班費一起聚餐。在共食的過程中,落實環保生活(每個人都自備碗筷),一起分享食材料理方式、生產者故事及合作理念等等,也在愉悅的氣氛中,吃到滿滿的幸福!

▲親子一起專注聽著故事媽媽說繪本。

共老.共食

當我們在談「共食」時,除了正忙於工作或育兒階段的年輕社員外,年長的社員也是我們關心的一群,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若社區有個空間可以讓長者一起煮食或由專人負責煮食,大家一起快樂共食,這樣的畫面應該讓許多人心生嚮往。喜歡烹飪的奇岩站長美燕說:「我退休之後,想經營一間共食食堂,我負責煮食,歡迎好朋友一起來吃飯。」在場的社員們(秀梅、秀卿、心樺)都很期待呢!

二○○三年,奇岩站與社區發展協會展開的老人送餐服務,雖然在六年後因為空間、人事等等因素停止,但當時他們體貼老人設計的菜單、嚴選食材,並用環保餐具盛裝少油、少鹽的清淡料理,讓許多人到現在都很懷念,曾經參與的工作人員聊起當年,故事講都講不完,「雖然辛苦卻很值得」秀梅姐說。如果未來有機會,可以結合長青學苑、社區醫療等成為一個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者可以傳承他們的技藝、傳統飲食等。

▲南門站的社員一邊聊著共食的好處,一邊不忘悠閒共享午茶甜品。

▲我和同事們一起爬山、一起喝竹筍湯,吃飽後繼續未完成的路程。加油!一起邁向終點!

共食廚房的圖像要如何在社區裡呈現,也許是未來社員可以一起想像和勾勒的!

原刊登於2012年08月107期《綠主張》月刊。

▲台南分社員工的溫馨共食。

▲親子聚會時小朋友排排坐,一起分食饅頭。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