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修練與實踐:薩提斯.庫瑪

2014-05-07・自由的幸福─ 鄭源卿一家的務農人生

文/吳東傑 圖/吳宗泰(台大新聞E論壇)

▲薩提斯.庫瑪於3月25日在立法院議場鼓勵學生和台灣以非暴力深化和平內涵。

薩提斯.庫瑪(SatishKumar)來台灣之前,為了準備活動安排,江順楠與謝傳鎧幫忙整理了一個部落格(註1)。部落格內容有薩提斯的生平介紹與一些論述。薩提斯今年七十七歲,前半生在印度度過,後半生則居住在英國,他的人生見證也親身參與了二十世紀的許多重大更迭。二○一四年三月是他第一次來台灣,二十二日晚上十一點到達台北後,並沒有因為倫敦到台北的旅途勞累,他希望能先到立法院看看太陽花學運現場,再回飯店休息。

一生的和平追尋

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的薩提斯,仍然現出赤子之心,他說如果要和學生或總統碰面,他會選擇學生,因為總統通常是固執的。二十三日晚上他再到濟南路做了短講,二十五日傍晚進入立法院,薩提斯可以說是“the right person at the right moment”。在台灣的其他行程或場合中,都有很多朋友提及這次的學生運動,薩提斯也藉此機會解釋非暴力的真諦,非暴力是針對系統,而非個人,甚至是政黨或職位。非暴力的實質,就是和平;不僅要與自己和平相處,還要與人和平,與萬物、自然和平。面對全球化的焦慮,薩提斯認為在地經濟(local economy)與地方自治(local autonomy)是最基本的。對於台灣和中國的關係, 他說台灣和中國分開而治,就像兩根筷子分得遠遠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但如果統合而治,那就會黏在一起,不但空間變小,反而更壓縮彼此。

影響薩提斯一生至巨的,無疑是印度甘地。薩提斯出生在印度耆那教家庭,九歲時不顧家人反對,堅持成為耆那教僧侶,十年後薩提斯無意中被甘地的書所啟發,於是又決心離開耆那教僧團,接著來到菩提伽耶(BodhGaya)的一個修行團體。這個修行團體的精神領袖曾參與甘地領導的印度獨立運動,也是甘地「非暴力運動」的直接承襲者,於是薩提斯在這裡學習了甘地的思想,包括非暴力和其他原則。

二十五歲時,薩提斯已是報紙的責任編輯。某一天在報紙上讀到英國著名哲學家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因為和平反核武運動而被逮捕入獄的消息,他跟朋友說,一個九十歲的老人為了和平而入獄,那我們還在這裡做什麼?於是開啟了八千哩路的和平旅程。

崇尚人與環境的價值

另一位豐富薩提斯生命的是舒馬赫(E. F.Schumacher)。薩提斯來到英國, 接受舒馬赫的邀請擔任Resurgence雜誌編輯。舒馬赫在一九七三年出版《小而美》(Small is Beautiful, 1973)(註2),於一九七七年去世。薩提斯不但肩負雜誌編輯,還建立舒馬赫學院,發揚小而美的佛教經濟學與「適當科技」(AppropriateTechnology, AT)。

適當科技也是甘地在帶領印度獨立運動時所倡議的。甘地思考過知識系統平民化的問題,認為能真正幫助眾人的科技,並非精密、高度密集資本、高度倚賴能源投入且大量生產的技術,甘地認為這樣的科技反而貶抑了人類的勞動價值,他不認為科技的運用和成效必然與經濟發展相關。甘地提倡自助式(selfreliance)的科技,而科技的力量來自於人類能有技巧的運用它、掌握其過程,並直接從過程中獲益(benefit)而非「利」(interest)。由此,科技和個人的生活是緊密貼近的、互利的,而這樣的科技,甘地認為應該要分散的(decentralized)發展,避免資源、知識過度集中,造成人被科技控制,而非人掌控科技。

適當科技是一種以當地脈絡(local context)為考量的科技發展(或設計)。這個脈絡包括:地理環境、生態、文化、社會倫理、政治經濟,此外,也要容易取得合理價格的材料。除了因地制宜的特點,適當科技無須投入眾多的勞力和資源,即可輕易操作及維護,是門檻很低的技術。

為了實踐小而美,薩提斯提出3S(soil, society, soul)與3 H(hand, heart, head),食物和土壤(food and soil)也是薩提斯所關注的。二○一四年是聯合國訂立的國際家庭農業年,與薩提斯同是出生於印度的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更提出“Small is big”,認為小規模的家庭農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文化多元。而薩提斯也主張單一種植的farming,應該轉變為多樣的gardening。

在台灣的演講中,薩提斯常被問及無力與失望,他總是正面的鼓勵:要有信心,有了自信,才會信任別人,甚至信任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薩提斯被認為是一位和平朝聖者、非暴力運動者、生態學家、教育家,但這次來台灣,與他的近距離接觸,無疑地他是個生命的實踐者,透過實踐來豐富自己的生命。(作者: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

關於薩提斯的知識系統:

 

To know Holistic education, deschooling
To be harmony Harmony with yourself, with people, with nature
  3s (soil, society, soul), nonviolent / peace with yourself, other, nature
To have trust / hope Science and religion
To do 3H (hand, hart, head)
To change Encourage and have courage to change
Globalization local economy, local autonomy
  Small is beautiful (Buddhist economy, from farming to gardening)
To be yourself To be vocation, not to be profession. Enrich and enjoy the life with spirit, mentality and value

 

甘地的十一條誓言(Gandhi's 11 Vows)(註3)

1 Non-Violence (Ahimsa)

2 Truth (Satya)

3 Non-Stealing (Asteya)

4 Sacred Sex (Brahmacharya)

5 Non-Consumerism (Asangraha)

6 Physical Work (Sharirashram)

7 Avoidance of Bad Taste (Aswada)

8 Fearlessness (SarvatraBhayaVarjana)

9 Respect For All Religions (Sarva Dharma Samanatva)

10 Local Economy (Swadeshi)

11 Respect For All Beings (Sparshabhavana)

備註

註1 satish-taiwan.blogspot.tw。

註2 台灣由立緒文化出版,中文譯名為《小即是美:M型社會的出路》。

註3 Satish Kumar, 1992, No Destination. Devon: Green Books. 中文譯本:薩提斯.庫瑪(SatishKumar),林知美譯,2014,《沒有終點:一位修道者、和平與生態運動家的傳奇傳記》。台北:小而美文化。

原刊登於2014年5月128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