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自主管理新增友善級

2018-05-01・每一條洋香瓜網紋都是挑戰

文.攝影/鐘元鴻.產品開發部品保課專員

在需求及安全之間,如何尋求平衡點,是合作社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當初(二○○七年)因應「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有機」變成專有名詞,需經驗證,否則不能隨意標榜。當年合作社有許多小型農友種植規模不大,為了取得有機驗證需花費的驗證費用,可能讓原本就不高的收入又打了折扣。

檢驗只是最後的手段,重要的是過程和種植理念是否公開透明以及誠信,因此制訂農產品自主管理分級制度,藉此使社員了解合作社農產品的耕作方式。為避免與外界脫軌,此制度也與時俱進、持續修訂調整。本次自主管理修訂方向,以農產品的栽植方式及安全性為出發點,使社員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利用,進而鼓勵農友往友善環境的生產模式邁進。

▲種植綠籬、設置緩衝間隔帶或隔離網,都是防止鄰田汙染常用的方式。

移除安全二級

二○一六年,考量檢驗技術的進步,及極端氣候的變化,為了讓農友一年一收的努力不會因此全然白費,合作社農產品新增了「安全二級」。而實施近兩年,原先可能判定為安全二級的產品,再次進貨前產地採樣送驗後,大多符合安全級規範。施行後,只有二○一七年喻嘉璧的蘋果再次檢驗後,仍須以安全二級進行供應。依據資料顯示,合作社農友對於農藥之管控成效均逐漸提升,故在多方考量之下,移除安全二級類別。合作社也將持續輔導農友,往安全用藥的方向進行栽培。

無農藥化肥的「友善級」

原分級之健康級定義標準包括:「全程不用藥不用化肥,但隔離帶不完整」、「全程不用藥但使用化肥」、「使用減農藥栽培,最終檢驗無農藥殘留」,所涵蓋的栽作方式範圍太大,無法完整呈現農產品的特色,且社員無法直接理解此標示等級於栽種時是否有施用農藥。

其次,合作社在二○一七年十一月已成為農委會認定之「友善農耕推廣團體」,友善農耕定義為「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模式,對照合作社的自主管理等級,符合為友善農耕者應包括環保級、環保移行級及部分的健康級。但因健康級涵蓋有施用農藥者,故審核時備受質疑,因此提報友善農耕團體之農友名單時,需將健康級的農友排除在外,將影響農友申請農糧署補助的權利。

在上述考量下,二○一七年十二月進貨原則會議中決議,將健康級中「栽培過程中無施用農藥及化肥之田區」,獨立出來形成「友善級」,並將原本的環保移行期依照田區狀況,轉移至友善級或環保級。

調整後的自主管理等級

新版自主管理等級將以四個級別:環保級、友善級、健康級與安全級進行管理, 四個級別可依據農友用藥用肥狀況,劃分成兩大區塊:

一、全程無農藥,無化肥,環境及農業操作上,達到對生態友善方式, 在農產專員的輔導稽核管控下,不定期查訪產地實際狀況,配合架上抽驗做風險管控,保障社員食材的安全,依田區實際查驗狀況分為環保級及友善級。

二、使用減農藥栽培或合理化施肥,農產專員在進貨前實地採樣檢驗農藥殘留,依檢驗結果風險係數分為健康級或安全級。

關於介質栽培

以往介質栽培在自主管理分級列為健康級,因早期介質栽培,農友大多外施化學肥料供給作物養分。但隨著有機管理技術提升,目前使用介質已可不施用化肥,因此在進貨原則會議中,本社產品顧問一致認為使用介質(椰纖、蔗渣、泥炭土等)已可視同栽培管理來討論,故不限於健康級,而是回歸栽培環境來審定等級。

合作社農產品生產自主管理辦法總表|實施時間: 2018年5月1日

註:危害指標係指將所有檢出之農藥種類的檢出值除以該農藥種類法規容許量,所得之數值相加的總和。如:檢出農藥A 0.1ppm(法規容許量:10ppm)、農藥B 2ppm(法規容許量:8ppm)、農藥C 0.06ppm(法規容許量:3ppm),以上的危害指標則為(0.1÷10)+(2÷8)+(0.06÷3)=0.28。*合作社供應之葉菜類皆為環保級。*合作社供應之一籃菜為環保級及友善級。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