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公盟與主婦聯盟 讓整座城市都是養小孩的友善空間
2025-04-28・給孩子們的五感食物印記
文字、攝影/莊佩珊 照片提供/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就像一般公共建築的審稿場景,在一場遊樂區設計圖的討論中,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兒看著圖稿說:「太安全了,不用專心、不好玩!」讓在場的專家們再度意識到,孩子想要的玩法跟大人想的不一樣,要有點刺激的、要動點腦筋的。塑膠組合遊具迎來的集結與改變
「因為兒童其實是專家,他們看過各式各樣的遊戲場!」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下稱特公盟)理事長王秀娟解釋。而如果兒童是玩的專家,特公盟的媽媽就是傾聽孩子轉譯成行動的專家,十年來在各級單位公園遊戲場的規劃中,協助引進孩子的意見、提供設計反饋,至今已參與全台灣超過400座公園遊戲場。如同主婦聯盟共同購買是一群媽媽為家人「食」的安全發出怒吼、集結行動,特公盟的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公共空間遊戲權發出聲音, 推動改變。2015年一群地方上的媽媽憤怒地發現,一座座公園遊戲場的磨石溜滑梯不是被圍起防護條不准用,就是即將要被拆除,代以號稱安全但大童(指年紀大一點的孩子)興趣缺缺,低矮無特色的塑膠組合遊具。而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登高一呼吸引許多家長、兒童團體,共同推著娃娃車來到台北市政府陳情,爭取特色兒童遊戲場。


多元設計鍛鍊 反應處理能力
特公盟希望翻轉的是對「玩公園遊具」過度簡化的想法,把多元概念引進設計中。王秀娟解釋,孩子在攀爬架訓練到肌肉及核心的能力,甚至手眼協調、規劃路徑的策略等等。常見的中間一座圓頂小棚子,四邊幾個小溜滑梯,再加上立面賓果遊戲轉轉鈕,她說「五歲以上小孩都不會想玩了」。多元的概念讓孩子接觸豐富的玩法,有攀爬、彈跳、擺盪,也有玩水的、場景想像的;更重要的讓各年齡段,甚至青少年都能玩。台北市新生公園的攀爬設施高達三層樓,融入森林樹屋造型的大型遊具設置各種體能關卡;台中鰲峰山公園大型蜘蛛造型攀爬網、跑酷區,別說青少年,連成人也會忍不住好奇。而這多種成員均能使用的設計,更讓公園成為互動、共融的場域。

推動把遊戲權還給孩子的同時,特公盟更呼籲讓「好玩的地方變多」,2019年開始的街道遊戲再度翻轉市民對都市空間用途的想像。王秀娟說動機是「都市中孩子遊戲空間真的不足,孩子總待在家,生活只充滿3C」!封街時孩子就在馬路上玩紙箱、吹泡泡、畫柏油路,原本車水馬龍的行人禁區成為歡笑的場所,孩子心中如虎口的馬路也變溫柔了。而透過街道遊戲的經驗,特公盟更培訓「孩子王」,讓成人以陪伴而不過度指導的態度,呵護孩子用自己方式玩的權利。

合作社×特公盟——把「吃」與「玩」的權利拿回來!
為了孩子發出怒吼,推著娃娃車走上街頭,這樣的場景在合作社再熟悉不過,30年前的共同購買也是這樣站出來,因此在特公盟遇到合作社社員也顯得合理了。沈圓媛是基隆暖暖的「暖西笑嘻西班」創班班長;現任理事巫佩純是當年的班員,而秘書江惠瑜也是合作社社員。江惠瑜說不論在合作社或在特公盟,都能感受到「對孩子的友善」,不論在哪個團體,帶孩子參加活動大家總是歡迎著。合作社倡議FEC(food, energy,care),而C所代表的照顧也可以是社區(community),在共同生活的場域中,讓大大小小成員的需求得到支持。佩純說:「兩個團體真的很值得彼此認識,也有合作的空間。」目前代理新竹分社主委理事的佩純觀察到,當地社員普遍年輕化,更剛好幾個站所就在公園旁邊。她認為合作社活動如能結合公園場地、搭配特公盟孩子王的陪伴,現場並提供合作社的健康點心,或許可以吸引更多年輕社員積極參與社內活動,也同時傳遞兩個組織的理念。而合作社的綠繪本活動也讓王秀娟感到興奮,把「吃」的權利拿回來跟把「玩」的權利拿回來一樣,都是生活實踐的一部分,合作社所做的對他們也具有共鳴。


面對城市內遊戲空間不足或離住家過遠,借鏡英國、美國作法,封閉城市街道,使用簡易遊具,限定時間內在社區創造出自由、安全的遊戲空間。2019年開始於全台各地推廣,包括離島等縣市已舉辦超過40餘場街道遊戲活動。這樣的行動不僅豐富孩童遊戲體驗,也重新定義公共空間使用模式,更拉近社區居民的距離。

為協助街道遊戲的組織以及策劃,在全台灣各地,與在地公、私立組織合作,進行「我是孩子王」培訓工作坊,至今已培訓超過550位成人。其理念首重陪伴與尊重,給予孩子自由想像,發揮創意的遊戲機會。
(首圖圖說:2024年於高雄市南屏路封街舉辦街道遊戲,馬路成為了城市的創意畫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