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社員合作互助 走過二十齊心向前

2023-11-07・社內大小事

文、攝影/謝文綺・台中分社社員

在農產品相對多元且價格便宜的雲林縣,是甚麼機緣讓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斗六站能在這裡落地生根?跟著社員們的腳步走一趟,一塊兒重溫初衷。

資深社員管美惠一開始在台北參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下稱基金會) 的課程,共同購買成立時也出錢出力、積極參與,搬到斗六後擔任蔬菜班的班長;生活材兼福祉委員的吳雅雯,則在台中同事陳佩華老師的推薦,後來移居斗六改以班的方式利用;現任斗六站長的趙美華當初則在孩子就醫的診所看到傳單,因為讀過有關基金會的報導,非常認同用綠色共同購買來支持保護環境的社會運動;她們正是發起取貨站的夥伴之三。
 
圖為管美惠珍藏當年的推廣文宣與環保餐具。
 

彼此互助成就斗六取貨站

彼時在斗六、虎尾、西螺地區約有十幾個班,隨著人數增加以及諸多因素延誤配送造成困擾,大家開始思考成立站所的可能性,除了方便購買,也希望有個交流分享的場所,可以舉辦基金會的環境課程,讓社員就近參加。2003年初開始一連串的討論以及尋覓設站地點,最後集結十幾位股東的資金,終於在2004 年七月成立雲林的第一個取貨站—斗六站,座落於永昌西街。

成立之初人力不足,仰賴大家義務付出,例如有美術高手包辦空間佈置、社員排班搬貨、上架、與結帳等等,才有今天的成果。理事梁麗娟也分享個人經驗,當時她工作忙碌,所幸靠著訂一籃菜免去奔波採購,而那時三民站的同仁寶猜,都會等她忙完工作來取菜後才下班,不在意延誤自己的回家時間。這種人我之間的互助正是合作社重要價值。
 
2005年斗六取貨站舉辦端午節立蛋活動。(照片提供/趙美華)
斗六站常辦活動活絡社員情感。(照片提供/趙美華)

學習從產品裡看見價值

聊著成站的甘苦談,美惠回想那時農友栽種技術尚在摸索,所以經常都是「蟲吃剩」的蕾絲菜,要小心翼翼取出,再抖落一地的菜蟲,溫柔清洗,任何一片菜葉都好珍貴;雅雯笑說:「設站是好事,很願意出資支持。」她分享到,因為那時不太有機會接受產品教育,所以看到碎白米有疑慮就寫了反應單,想不到是前理事主席謝麗芬親自致電解釋,還建議可吃糙米更健康。麗娟也談到,為讓尖石山上的蔬菜第一時間被新鮮採買,麗芬總是當天往返把菜載運下山,十多年前的山路多麼崎嶇啊!「看著她義無反顧,一心想把農友辛苦的結晶送到社員手上,自己也被這樣親力親為且無私的精神感召。」退休後,梁麗娟也全力投入社務推動。

可惜那時社員的家人,往往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花一、兩倍的價錢買醜兮兮的菜,常被誤解為浪費或不會買菜。美華曾在書寫斗六站歷史的文章中,寫過資深社員藍老師的回憶,她剛開始買合作社的菜都要把標價撕去,結果有一次忘記了,被先生質問:「小小一顆花椰菜竟然要99元?太貴了!」雖然藍老師費盡脣舌解釋這個菜的「價值」,但是先生仍無法接受。直到後來,先生正在照顧自家菜園時,突然抬頭對藍老師說:「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妳買的花椰菜小小一棵要99元了,種菜實在太辛苦,更何況是不用藥的菜!」這個「成就感十足」的小故事,正彰顯合作社是做對的事情,也是社員身體力行用消費改變世界的見證。
 

打造在地生活的支持系統

因應房租到期,斗六站搬遷至現址(中堅西路),並於2012年六月二日正式開幕,來站的社員數也日漸成長。隨著友善種植或有機通路的興起,合作社面臨更艱鉅的挑戰,除了美華與雅雯,還有現任社務幹部的胡玫瑰、張秋期、洪伶慧、張妙祝、謝智偉等人熱心籌辦活動,積極促進雲林地區的社員連結,尤其這裡的人口比例已達超高齡社會,麗娟則希望以福祉委員會的能量提供斗六站更多協助,讓合作社不僅提供安心的產品,更是社員優質生活的支持系統。
 
梁麗娟(中)與吳雅雯(右)、趙美華(左)分享福祉委員會未來發展。
最後,摘錄當年斗六取貨站開幕時,美惠所寫的文宣,彼此共勉,莫忘初衷:「在雲林這個美好的地方,有一群熱心的媽媽及農友,因為深深體會到每週二配送接貨的不便,更因為念念不忘加入環保基金會的初衷—學習及推廣對生態友善的生活,所以齊心籌備了斗六取貨站,我們以環保的理念、合作的精神、健康的訴求,為這塊美麗的土地與居民盡一份心意!」


(首圖圖說:多位社員出資,2004年雲林成立第一個斗六取貨站。)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