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從剩食到續食的淨零綠生活

2024-01-17・生活提案

文、圖/吳碧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黃玫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 插圖/Freepik.com

年節將至,不只食安把關,廚餘、剩食也是民眾關切議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致力環保飲食文化的推動,關於剩食到續食的食物解方,一起聽聽可以如何行動與落實。

生活中食衣住行各面向,以「食」碳排量最高,食物從生產到餐桌所產生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佔總排放的33%,其中19%則因糧食國際貿易進口,長途運輸所產生。而每年全球食物浪費總量可達10 億噸,相當於全球食品生產量的三分之一,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 至1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食物浪費指數報告》顯示,17%的食物最終在零售業和消費者(尤其是家庭)中被浪費了。
 

建構綠色飲食生活圈與惜食行動

因應近十年的氣候變遷挑戰,以及食安倡議後的反思,基金會在2015年投入食物浪費議題研究後即開始一系列行動,像是推動惜食活動,倡議「惜食餐廳」,也邀請香港環保團體綠領行動來台分享「廚餘查核」經驗,帶領民眾從源頭減量,關心惜食議題。更推動各樣社群的惜食教育,從供膳業者、一般大眾到青年,希望打通環節,改變惜食環境,觸及更多利害關係人,逐漸形成惜食行動生態圈。

2020年起,因應綠色餐飲人才不足,投入惜食的餐飲業者面臨惜食採購、料理、顧客溝通的轉型壓力,也發現綠色餐旅相關概念未被列入餐旅學校的核心素養培育,如永續食材之採購、減少食物浪費、節能料理、廚餘去化減污等,因而開始和餐飲學校合作,規劃惜食教育相關課程,鼓勵學校把綠色餐飲的理論與實務更廣泛、全面地融入課程中。

近三年來,基金會以餐飲科系學生為培育對象,與老師共備且研發惜食教案,讓永續飲食概念可以逐漸融入各科系教學中。2022至2023年間,也透過「生活實踐家」獎勵徵選活動,找出各地具惜食概念的執行團隊,有社工、上班族、想創業的家庭主婦、還有營養師等,從理解到實踐,進行惜食創意行動與生態圈模式建構,讓惜食議題可以擴散到不同社群,也看到更不一樣的行動。
 
「明日惜食主廚」計畫,邀請學員發想惜食行動的一百種方法,找出可實踐的行動。

讓社會更多溝通 持續找出續食解方

身在行動最前線,我們也觀察到現行惜食相關法規制度仍未完善。例如:目前在《食安法》底下,僅以「有效日期」的方式判斷食物變質,未將食品種類、保存條件納入考量;食物轉贈法規也尚未完備。惜食與食安觀念之間彼此拉鋸,仍待產官學三方相互對談,找出之間的平衡點,保障企業、轉贈單位、消費者等關係人的權益,才能讓剩食成為續食,減少更多的食物浪費。

於是,在去年底「邁向淨零新生活—剩食到續食的城市解方」論壇中,透過串聯更多惜食實務者,創造彼此的對談機會,也邀請政府與民間單位相互對談,針對現有問題,找出「惜食」與「食安」之間的平衡點,引發更多解方的可能。根據與談內容及回應,彙整本次論壇綜合座談的論述,以下五項共識可供產業與消費端做為行動方向:

一、提升倉儲冷鏈技術
藉由食物供應鏈的全程冷鏈保存及運送,可以達到減少食物耗損率,延長食材保存、提升國產食材使用率。

二、提升食品保存識讀能力
強化對食物保存的知識,透過教育培力,增加全民五感識讀判別食物敗壞狀況。有效日期並非只過了期限就會引發食物中毒或病源汙染,也有許多食物在正確的保存方法下可以保存更長期限,如鹽、糖、醋、及醬油等。需教育全民善用五感正確判別食物敗壞及正確的消費行為,減少食物浪費。

三、研擬法規保障捐贈
期許未來可以強化法規上對於捐贈權屬釐清,促使捐贈作業多樣化、透明化、制度化,保障捐贈對象,才能讓廠商更願意捐贈,食物銀行運作有彈性,消費者有保障,三方共利的局面。

四、開發食物多元利用
透過飲食文化的引導,開發剩食或格外品再製造成加工品,增長保存期限,提升食物再利用。

五、整合資源加強推廣
各單位落實惜食行動上需要資訊串聯整合,能增加推廣效益,觸及更多群眾。

台灣的惜食行動行之有年,但仍需持續討論,找出無法推動的困難,形成行動共識,精進減少食物浪費的行動方向,期望更多民眾一起響應,突破公部門業務界線,更能符合目前的環境趨勢,參與者甚至可以將講座、活動等學習經驗帶回各自的組織、家庭中研討發酵,持續找出適合自己的剩食到續食解方。
 



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
  剩食到續食的城市解方  


減少食物浪費行動涉及食材廢棄物、源頭減量、食品保存、剩食處理等問題,也需與食物安全、淨零碳排等議題接軌。論壇邀請企業與環境部、農業部、教育部及衛福部等交流,期待續食推動激起更多民眾與政府的重視,落實全民行動。(可直接點擊連結觀看https://reurl.cc/M4ydkn )
 


(首圖圖說:醒吾科技大學餐飲科學生學習全食物料理概念,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浪費環節,利用烹煮技巧將格外品再應用。)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