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社區,我們可以這樣共老

2014-11-11・樂齡生活

文‧圖/朱安棋

食物銀行的工作人員耐心地與聽力不好的老人溝通。

一九九三年台灣已進入聯合國界定的高齡化社會,六十五歲以上占總人口的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世代進入老年階段,更加劇了人口老化現象。然而當時台灣並未意識到問題的急迫性,遲至二○○七年才規劃「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二○一八年台灣將進入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將占總人口的十四%,二○二五年時每五人將有一位老人(註)。

二○一四年我曾造訪高雄甲仙的關山里,居民多為平埔族。關山社區面臨與一般偏鄉農村相同的問題,多為老人、孩童與外籍配偶,人口外流嚴重。關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蘇美玉,來自柬埔寨,她表示社區的老人照顧策略是讓「在地人照顧在地人」,不管六十或七十歲,通通稱為「十八歲」,共同照顧八十歲的老人。身處城市的我們該如何在社區中推動共老呢?

主婦聯盟合作社公館站於二○一四年三月成立「在地老化小組」,主要成員除了社員外,大多為師大三里社區發展協會會員,平均年齡約在五十到六十歲之間,透過定期聚會,邀請相關領域的講師來上課、參訪長期照護機構等,希望凝聚大家的想像,找出城市社區共老的方式。

體現關懷的送餐、共餐服務

台灣的長期照護服務分成三個體系:居家、社區、機構。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社工員張筱嬋認為社區長期照護除了人力與財力外,最重要的是瞭解社區老人的需求。以台北市中正區的忠勤里為例,南機場整建住宅至二○一四年已五十年了;這裡曾是台灣最現代化的社區,也是公共集合住宅的建設先鋒。里內三千多戶、七千多位居民中,約五成住在八到十二坪的房屋,其中二百多戶是低收入戶─典型的弱勢社區。

M-201411-134-p0602-600x400

▲南機場樂活園區原是國防部的將軍住所,因殘破不堪、雜草叢生,成為治安死角,方荷生爭取作為關懷弱勢的據點,成為弱勢兒童及少年學習園地,老人的交誼中心、送餐廚房等多用途空間。

方荷生是南機場居民,已經擔任四屆忠勤里里長。二○○二年開始,當時里內的老人開始大量增加,醫生反映獨居老人營養不良,身體機能迅速退化,同年方荷生決定辦理送餐服務。一般社區送餐提供週一至週五每天一餐,而忠勤里一週七天、一天兩餐(午、晚餐),並且擴大服務對象至行動不便的老人。

一份八十元的餐盒,與忠勤里互動良好的和平醫院贊助四十元,台北市社會局分擔二十元,老人只須自付二十元,整個行政作業由里長團隊包辦。服務採取預付制,一次繳兩個禮拜的餐費,若因外出就醫等原因不用餐,須事先打電話至里辦公室取消,方能退回餐費。收取二十元讓老人基於愛物惜物的心態,胃口不好也會多少吃一點;另外,萬一沒有事先取消,送餐時無人應門,就知道可能是出了狀況,可以立即協助。

M-201411-134-p0603-400

▲忠勤里中最年長的志工是現年九十九歲的徐儲惠如奶奶,剛從華山基金會的重陽老人敬老餐會回來,她開心地分享當志工的快樂心情。

忠勤里於二○一四年開始推出共餐服務,每週一、三、五中午邀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到樂活園區用餐,上午安排活動,鼓勵老人自己走出來,與大家互動、培養感情。送餐與共餐服務的工作人員除了三名專職廚師外,也有專職的送餐人力,以及參與社區服務的志工。「送餐人員在送餐時一定會握到老人的手,讓送餐服務多了關心與關懷,這是忠勤里的送餐服務不同之處。」忠勤里都市再生計畫的夥伴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負責專案執行的張耕維肯定其用心與努力。

滿足最基本的民生需求

二○一三年忠勤里成立「幸福食物銀行」,物資是向各界勸募而來,有效期限三個月以上的罐頭、奶粉等未經拆封的食品,以及堪用物資、家電等,皆接受捐贈。幸福食物銀行以中正區公所作為行政協商平台,與企業團體合作,為弱勢家庭、獨居老人提供服務。里內符合低收入戶資格者會在信箱中收到邀請函,聽過說明會才能拿到存摺成為會員。每戶每個月可以拿到五百點的點數(社區貨幣),換取價值約二千元的物資。點數是固定的,不會因家庭人口或狀況而有所不同,若有需要額外的點數則可以擔任社區志工,服務一小時可得到二十點。臺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工作人員程俊威說明,這樣的制度設計是希望讓社區失業者走入社區,讓他們透過服務換取物資,也避免資源中斷時弱勢者即失去謀生能力。

站所成為社區共老的據點

現年六十八歲的社員胡雅美是在地老化小組的成員,她說,若將社區中的閒置空間再利用,讓老人聚在一起吃飯、一起玩樂,而她覺得自己還有能力在那裡幫助其他人。未來若站所可成為推動社區共老的據點,提供社區弱勢老人送餐或共餐服務,除了站所志工外,也鼓勵社員成立勞動合作社,自主承攬相關業務,或是由社區的退休者擔任志工;這種種形式皆可為社區共老注入活水。《老得好優雅》一書中所說:「退休並沒有解脫我們繼續照料世界的責任。不只如此,我們退休後做的工作,雖然沒有酬勞,卻不是無用、沒有價值的工作。剛好相反。事實上,這可能是有生以來我們第一次真正自由選擇去從事一項表現最佳的自己的工作,因此也促成了周遭世界去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M-201411-134-p0601-600x400

▲在地老化小組邀請社工員張筱嬋到公館站分享「在地老化─幸福長照面面觀」。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的概念:為了提升老年的生活品質,盡最大可能促進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安全的過程。紀錄片《青春啦啦隊》與《不老騎士》皆打破老化的刻板印象,生理上的老化並不足以成為老人學習新事物的阻礙,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老人還是可以跳啦啦隊,甚至騎車環島,同時他們的經驗傳承將是年輕人最珍貴的寶藏。未來若可以透過站所作為推動社區共老的起點,將促進老人心理健康與社會連結,與促進身體健康同等重要。(作者:企畫部專員)

備註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2007年,《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摘要本(核定本)》。

原刊登於 2014年11月134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