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公共性格的養成基地 英國合作社參訪心得(下)

2011-12-01・那人 那山 那蘋果

文/陳怡樺 圖/陳郁玲

踏出集團總部的前一刻,我們被放在入口處的一疊醒目酷卡吸引。典型的英國米字旗變裝成亮眼的粉紅旗,上頭寫著:「合作社集團驕傲地宣示:我們支持全英同志大遊行。歡迎加入我們!」背面是象徵彩虹色的「Respect」(尊重)。
合作社集團清楚明白寫著:支持多元文化、跨性別等社群。合作社集團今年贊助並支持全英從北到南共計七場同志大遊行,同時在網站上邀請所有合作社的員工、社員及家人相約參加這場盛會。

一百六十八年前,英國曼徹斯特近郊的羅胥戴爾小鎮上二十八位紡織廠工人,為了對抗工廠老闆的剝削,以及失業造成的貧窮問題,籌組消費合作社以改善日益困頓的生活,進而引領英國開啟合作運動。而今,深信「消費能改變世界」的英國合作社集團(The Cooperative Group)已擁有超過八百萬名會員。合作社集團如何與社會脈動並行,影響廣大的消費者改變世界呢?

走向青少年,從社區開始

合作社集團社員教育項目經理 Froggatt女士送我們三本給社員的雜誌。其中一本九月號的社員月刊,封面照片是張目露凶光、身穿黑色帽T的年輕人,引人注目。翻開主題故事頁,前言寫著:「研究發現,搜尋近期與青少年相關的新聞報導,超過百分之五十七是負面的,與青少年相關的正面報導僅有百分之十二。根據統計,現今因暴力犯罪入獄的青少年僅有一千兩百三十名,與全英廣大的青少年相比是相當少數。再對照一份最新針對倫敦住民的調查發現,首都居民認為超過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都可能是暴力犯罪嫌疑犯;更有超過百分之四十五的倫敦人反應,與青少年為鄰,讓他們感到惶恐。」Froggatt女士說明,我們從今年起連續三年將投入大量的資金,透過這種方式翻轉現今社會對於青少年的錯誤刻板印象。

八月初,英國各大城市陸續發生暴動,人心惶惶,媒體以頭條強調:「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沒有出現過這麼嚴重的暴力事件。」並且把暴動的矛頭指向青少年。青少年再次背上沉重的污名。社員月刊的封面標題為「帽T人:關於英國年輕人的真相」(Hidden by the Hoodie) ,內文主題是「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Froggatt女士拿著月刊說明了始末,她說:「早在兩個月前已確定本期的封面故事,未料定稿版本一出爐,暴動就接連發生。我們的確經歷了很多次嚴肅的討論,也非常猶豫要不要寄出給社員,因為我們非常擔心,這樣的內容會加深消費者對於青少年的不信任感。最後經過開會,我們確定還是會寄出,因為危機也是轉機。」

「企業轉型服務」(Enterprise Hub,作者註)專案經理 Davies則說,「今年由合作集團出資,讓英國青年電影學會於全英各地舉辦夏令培訓營,在各地的社區展開社區記錄計畫,讓青少年拿起攝影機重新記錄屬於自己的價值,我們希望讓英國人對青少年有不一樣的看法。」

培養公共性格,從村子起步

位在英格蘭約克郡Hudswell的「喬治與龍酒吧」是一個由傳統企業轉型成合作社形式的案例。由於酒吧距離最近的小鎮需要十分鐘車程,人口不多、購物不便加上公共服務也不甚便利,酒吧重新開張後,社員們發起要求市立圖書館於村子裡增設行動圖書館的服務,酒吧裡的書櫃就搖身一變成了行動圖書分館。酒吧理事主席保羅說,民眾於網路上進行借書,行動圖書車會定期將書送到酒吧的書架上,還書則只需將書放回書架,下一趟書車來訪時取回便完成程序。

這個小酒吧裡,每個社員都有發起議題的權利。大門玄關左邊貼了署名給英國首相的一封:「請拒絕從澳洲進口活體羔羊」的連署信,信上寫說,請人類不要為了口腹之欲,讓小羔羊們從澳洲遠渡重洋、不人道地待在狹小的空間裡,上岸後再被人類宰殺。這份連署正是由Paul發起的,下方已是長長一串的簽名。

合作社的店舖深入許多社區,以社員為主體的經營方式,其實擁有強大的功能。面對社區或公共議題時,合作社能做什麼?在英國,我們看到了最大與最小的可能,「喬治與龍酒吧」從個人便利性與關注議題出發,除了服務社區外,也帶進了人道關懷;合作集團直接挹注關切青少年與同志等議題的行動,將集團收益運用在他們認為最需要改變的議題中,所影響的更是整體英國社會對青少年議題或是同志議題的社會觀感。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合作社的公共性,以及,身為一個合作社社員,你的榮耀與使命感都將透過個人在合作社中的利用(創造盈餘)與行動,產生更大的發酵與影響。(作者:台南南門站社員)

作者註:Enterprise Hub直譯為「企業分享器」。「Hub」的原意為分享器,取的便是電腦用語中「Hub」接上分享器讓網路延伸後、所有電腦都可以上網的功能。如同傳統企業體和合作社集團接上線,轉型成小合作社,讓合作事業體可以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將合作價值發揚光大。

原刊登於2011年12月99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