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灣寶的故事出發 培養小小民主種子

2013-08-05・社內大小事

文/陳來紅.月刊編輯室 圖/小魯出版社提供

台灣所有農村所生產的糧食, 米、麥、雜糧、蔬菜、水果,經年累月默默餵養著都市的人們。但都市人對農村所發生的事,卻是一無所知居多。本書細細描述了台灣農村小小的一個里,所發生徵收土地案的抗爭事件。以小孩子的眼光,目睹農村面對工業政策所發生的問題,以及它們如何展現在孩子生活的現場。書中敘述了這個里所面對的土地徵收衝擊、農村家庭原有的父母婚姻關係變化、家人失業或遠地赴任……孩子的了解和參與,以及大人的分享與討論。

有一年到德國旅行, 聽到德國友人津津樂道:德國文學家歌德的媽媽,在歌德三歲時就讓他穿著正式服裝,正經八百地坐在家庭劇場欣賞,看著三歲歌德自寫自編自演的戲。每次筆者想起從德國買回來的劇場舞臺小布景,都為那張歌德媽媽親手為歌德縫製的小布景所感動。它能夠在歌德的紀念日, 變成文創產品,提醒德國人─不可忽視孩子的創造力, 並藉由這一張布製品,傳遞著德國的教養觀念。

培養正義小尖兵

本書以台灣農村的兩個小孩思維角度,點出農村生計、生活與生態,受到工業化與商業化的社會變遷影響。這樣不容易陳述的主題,在作者的文筆中,有著俏皮、詼諧、點點滴滴據實地呈現。劇情如新聞般的節奏緊湊,委實不易。筆者在台灣兒童閱讀學會與桃園縣大溪愛鎮協會共同推動四年的「小小書評家」方案中,發現成長小說是國小中年級就很能欣賞的讀本。一連四年的推廣選書活動,七千字的讀本被七所國小的小四生不約而同地選為第一好書,並能加以討論其細節來看,本書所涉及的農村社會變遷中的影響,也將是下一代社會化學習與討論的好素材。

當香港十五歲的中學生,為學校的教育內容走上街頭,為反洗腦而絕食抗議之際,小魯出版社能夠出版一本以農村為背景的少年成長小說,以小小的里民團結奮鬥作為素材,這樣的道德勇氣是要肯定的。作者能以如此深入淺出的銳利文筆,輕輕地導入嚴肅的捍衛祖先所傳承的農地議題,做為長期關心農村與農業議題的我們,僅致上最深的謝意。謝謝小魯團隊能與我們在保護農村與土地的運動路上,有書為伴永不孤單。

期許民主的種子深耕發芽

在灣寶迷你西瓜節中, 小魯出版社執行長沙永玲也來到龍雲宮會場,跟大家分享這本書出版的初衷。從事出版工作近三十年,在兒童讀物上努力耕耘,不過她也不禁問:「這些年來台灣的公民教育是否真正落實?孩子對民主的認識有沒有進步呢?」對這些問題她抱持著質疑的態度,但當她得知灣寶的故事─個活生生發生在這塊土地的真實故事時,沙執行長曾問洪箱,她為什麼要抗爭?洪箱簡單而直接的回答:「我只是希望在祖先傳下來的地方上生活。」彷彿道出大家共同的心聲,灣寶事件是個開始,大人與孩子從中共同討論什麼是民主,讓孩子了解土地是多麼地寶貴,如何愛護他,如何發揮公民的力量。

作者周姚萍在序中提到:寫了《守護寶地大作戰》,藉由這個農民抵擋不當開發、捍衛自己土地的故事,期盼小讀者想想:如果所謂的經濟開發,實質上是為土地和生態帶來毀滅性的命運,讓所有人今後再也沒有乾淨的土地、水源可供生存,還會逐步斷送大家每天賴以維生的糧食來源,那麼,身在其中的每個人,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這個故事還講到「民主」。我們生活在民主的社會中,但什麼是民主呢?書中藉由小主角學校選兒童自治市小市長的情節,交叉呼應農地受到不當徵收的抗爭情節,期盼小讀者思考:民主是每個人都只管大聲嚷嚷,伸長手索取利益,卻不理會別人,也不思考社會的整體利益嗎?至於想要享受真正的民主,需不需要具備自治、追求正義等公民的必備素養呢?孩子從來都不小!他們可以想得更深、更廣!也可以做得更多更多!(作者:創社理事主席,現任合作社社務顧問)

p2901-600x706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3年8月119期。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