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長者失智 從輕微認知衰退著手

2021-05-11・樂齡生活

文/莊宜芳‧亞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照片/Shutterstock

初次到我的診間時,70 歲的何爺爺是由兒子陪同而來。何爺爺受過高等教育, 在公務機關工作了大半輩子,太太早逝,退休後便一直都是獨居,女兒遠嫁美國,兒子住在附近,會常常回家看看爸爸。

這一年多來,兒子發現何爺爺記憶力大不如前,會常常問一些重複的問題,尤其是最近剛發生的事或是對話的內容。何爺爺偶爾會自己買菜煮點簡單的東西吃,兒子最近回家發現,地上有一袋青菜跟肉品已經發臭,詢問何爺爺時,他才恍然大悟的想起,幾日前去超市買東西回來後,擱在地上沒放到冰箱,後來就忘了,又去買一次。

除了這樣偶發的事件外,何爺爺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顧並無受到任何影響。我為他安排了一系列的血液檢查,腦部核磁共振及認知功能的測驗;血液檢查皆為正常,腦部核磁共振呈現與年紀相符的大腦萎縮;而在認知測驗的部分,語言、注意力、視覺空間能力與執行功能皆為正常;唯獨他的記憶力,與同年齡同教育程度的人相較,呈現中度的退化。

影響正常生活的輕度認知障礙

故事中的何爺爺,便是典型「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呈現的樣貌。大家耳熟能詳的失智症,會造成認知功能,尤其是「記憶力」退化至影響日常生活自我照顧功能。失智症不是一天造成的,它是認知功能、神經細胞,逐漸緩慢的退化、死亡,而「輕度認知障礙」便是一個介於正常認知與失智間的過渡狀態。

認知功能隨著年紀增長會逐漸退化,這是一種伴隨老化正常的改變,但「輕度認知障礙」意指認知功能的退化已經超過正常老化的退化程度,如同何爺爺的認知功能測驗,與同年齡、同教育程度的人相比,低於1.5個標準差。也就是說若是將100個同年齡同教育程度的人測驗成績排名,何爺爺是倒數7名內。認知功能測驗是其中一項幫助我們確認「輕度認知障礙」的工具,此外還要倚靠病人的主觀感知與熟悉病人的家人觀察,幫助醫師了解其日常功能或自我照顧是否受到影響,而目前並沒有任何抽血指標或影像檢查,可確立診斷。

有機會逆轉的失智症狀

「輕度認知障礙」因為症狀輕微,又與正常老化的認知退化相似,常常家人會認為「老了不就是這樣,忘東忘西的很正常嘛」,直到已經失智,才帶來就診。目前的研究顯示,一旦進入「輕度認知障礙」的階段,比起正常老化的退化,就有高出3 倍的機會在2到5年內進展到失智症,也就是說,進入「輕度認知障礙」這個階段便已脫離認知功能正常老化、退化的軌跡。整體說來,雖各個研究結果不一,65歲以上老人約20% 有「輕度認知障礙」的狀況,隨著年紀增加,發生比率當然也會增加。而在「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中,每年有10~ 15%會進展為失智,但也有為數不少(20~25%)的老人家有機會回到正常的認知功能。

因此,這個階段有時雖被視為失智症前期,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若能做一些生活型態上的改變,是有機會延緩進展為失智症,延長長者獨立生活自我照顧的時間。

對抗認知老化 從家庭做起

雖然目前對「輕度認知障礙」並無治療的藥物,但研究顯示,「趨吉避凶」的生活型態,可能可以延緩或降低進展為失智的風險:

趨吉: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1. 多動腦,持續刺激:經常閱讀、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或是經常與人對話討論。
  2. 維持良好的人際活動與關係。
  3. 適度的身體運動,用開放的心胸觀察身邊的事物。
  4. 均衡飲食、多攝取護腦食物如綠色葉菜、十字花科蔬菜、豆類、堅果類及全穀類。
  5. 規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

避凶: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

  1. 控制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要按時服藥,定期追蹤血壓、血糖。
  2. 控制體重。
  3. 節制菸酒,尤其是抽菸,是十分確立的失智症危險因子。
  4. 如果晚年才出現憂鬱症,會大幅增加失智症的風險,若有憂鬱情緒,應儘早就醫評估或治療。

莊宜芳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精神健康公衛博士,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認知老化、失智症、老人心理健康。認為老化是必經歷程,但重要的是如何老得耳聰目明,生活如常。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