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宜人的社區

2011-12-01・那人 那山 那蘋果

文.圖/楊佳羚

唯有每一個人都來共同維護、多多參與使用社區的環境與設施,才能共創適合人居的社區。

因為工作的關係搬到高雄,目前在孩子幼兒園附近的社區租屋,意外地讓我感覺像回到瑞典。

充滿人味的社區
每天早上,我和孩子一起騎單車到幼兒園。沿途的人行道寬敞且無障礙,雖然偶然會遇到肆無忌憚、把紅綠燈當參考用的駕駛,基本上仍可以讓我和孩子安心騎車。

大樓出口就是社區福利中心與老人關懷據點,每天都有豐富的活動:一早是跳扇子舞或太極的人在小廣場練習,總讓我的孩子停下觀賞許久;送完孩子回來,中心則在小廣場擺了鐵椅子,方便社區老人出來做簡單的運動。親子遊戲室在早、午、晚三個時段都有開放,有一次在遊戲室巧遇孩子同學,才知道二樓教室有開設親子課程。那天,主講老師談完閱讀主題後,還教大家以黏土裝飾相框。

在上下學路上,幾個巷弄之距就有好玩的社區公園,不時有社區民眾在樹下聊天或帶孩子玩耍。租處大樓公設不是「中看不中用」的大理石柱或浪費電的彩色噴泉,而是居民會使用的運動器材、遊樂設施,以及方便活動的寬大走道。每到傍晚,放學的孩子在走道上打羽球、騎單車;看護推著老人家的輪椅下來,看護們互相聊天,老人家在有人味的社區空間看大家活動。等到垃圾車聲音接近,左鄰右舍帶著小孩、小狗下來倒垃圾,孩子們再趁機玩耍一番後才回家。

整體社區的規劃
除了住家附近的空間,更寬闊的衛武營都會公園就在附近,周邊腳踏車道和瑞典的規格不相上下:單車道以樹木植栽將人行之處及馬路車道隔開,公園內的單車道每每讓我們要騎上至少一小時才過癮!

從附近捷運站再往北走十分鐘就是高雄市婦幼青少年館。週末來到這裡,所有空間都有人利用:演藝廳是社會局和台灣女性影像協會合辦的活動;分齡與主題規劃的遊戲室都是孩子:較小的玩娃娃、玩沙,較大的玩電腦遊戲,還不時聽到管理阿姨跟孩子說:「你已經玩過,要休息眼睛才不會壞掉」;室外有繩子結成的快樂屋;另外也有科學遊戲室、圖書室……。

此外,婦幼青少年館定期都有安排活動:每週有讓家長帶幼兒一起參加的play group,感覺就像瑞典開放幼兒園的設計,支持在家育兒的家長;還有為成人安排韻律、瑜珈及專題講座;寒暑假也會推出給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書法、漫畫、紙藝、科學玩具營隊,以及專為孩子設計的體適能課程。

正是這些活動的設計讓整個館活化起來,不致成為「蚊子館」。曾經,孩子到過其他社區的圖書館,只去一、兩次就不會想再去。但當我們在東京旅遊時,她每天都想到涉谷附近的東京兒童會館報到,那裡可以摺紙做龍貓、做紙花、卡片或紙書,還可以到櫃台借各式手工玩具,例如用磁鐵來釣魚的釣竿;這些讓孩子能動手、參與,甚至有成品可以帶回家的活動,不需要太多花費─只要在小小的工作桌前貼出各種手工藝的製作步驟、佈置出用回收材料做成的材料櫃,就能讓大人小孩消磨大半天。如果再加上唱歌時間、說故事時間、做科學玩具或木工等各種活動,就能吸引孩子一再造訪。

我們在婦幼青年館的那一天,工作人員就來問小朋友想不想參加下週的「做企鵝活動」,可以做一隻企鵝帶回家,孩子一聽立刻就說要再來。這些活動也可以結合社區人力資源,因為社區總有各種人才,包括一些即將失傳的技藝。

全民意識的提升
儘管我們這個社區已讓我驚豔,但仍有改進之處:例如,可以讓行人、單車安全行走騎乘的人行暨單車道仍無法完全相連;捷運站以北的十分鐘路程,騎樓不是變成民眾停車場就是被店家佔據,行人只好走在車道;衛武營四周的人行暨單車道也沒有完全相連。此外,地方民眾缺乏路權的概念,不是在人行與單車道出入口停車造成阻礙,就是直接把機車騎上人行道,無障礙空間反而變成機車在使用。

唯有每一個人都來共同維護、多多參與使用社區的環境與設施,才能共創適合人居的社區。
(作者:高師大性別教育所助理教授、著有《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
 

原刊登於2011年12月99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