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員林玲玲:外圈支持到內圈實踐

2016-10-01・社內大小事

文‧攝影/歐陽惠如‧新竹分社編輯委員會委員

▲林玲玲特別感動合作社展現的利他精神,共同購買同步關注、照顧弱勢團體。

2005年在台南分社苓雅站入社的林玲玲,做了很長時間的睡覺社員。2013年隨兒子搬至新竹,2014年參加新竹分社綠繪本小組師資培訓課程,她立即報名,「說來很不好意思,上完綠繪本培訓,習慣性想要捐款,其實我根本搞不清楚,以為自己是參加主婦聯盟基金會,直到參加解說員培訓之後,才知道合作社與基金會原來是兩個團體。」

菜鳥的堅持

以前單純覺得用捐款來支持某個認同的團體就已足夠,直到看了《菜籃子革命》一書,感動於主婦聯盟合作社草創時期的篳路藍縷,「前面很多人在做事,都不是為了自己。」林玲玲體認到「我要自己做一些事」的重要,開始學習瞭解社務、組織,參與關新站地區營運委員會、新竹分社生活材委員會,逐步實踐社員的自主參與,也期望能將這份觸動傳遞給準社員。

從2015年開始接下第一場入社解說後,就不停的嘗試與調整解說內容,林玲玲笑說:「剛開始會很想趕快按照簡報檔講完,但總感覺這不是『我的』解說;我對合作社歷史與理念的章節感受甚深,培訓時老師也提醒說這或許是社員唯一一次聽到這段歷史的機會,所以還是會多花點時間講解。」

曾遇過準社員抱怨,只是要買東西,何必囉嗦要求參加入社說明會? 或是曾借用他人的社員卡,覺得自己對合作社已經很瞭解,只是來渡過時間而已。「有的準社員很不耐煩,有的看起來很疲累,我就會問自己,是否真的要把自己的東西全盤都給他?我要用什麼東西給他? 」

認知到許多準社員是擔憂食安問題而想加入合作社,林玲玲思考著,如何在理念與實際面之間取得平衡點?「部分準社員來聽入社解說,是希望能聽到食安問題的答案,我會先回答他們的疑問,讓他們感到安心,同時再帶入合作社理念。」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林玲玲入社解說的道具,除了《綠主張》月刊、《共同購買手冊》、《生活者週報》,還有裝蔬果的塑膠網袋,她會翻出產品標籤,解釋合作社如何標註自主管理標準及硝酸鹽檢驗標準。

「但是,我還是不放棄, 因為許多人只想瞭解產品, 卻不知道產品背後的故事和理念。」林玲玲鼓勵準社員提問,在互動中增強理解。

曾有一問,合作社如何與生產者建立關係? 她分享:「我在生產者面對面的活動上, 聽到好食機的謝昇佑談到2015年蘇迪勒颱風後造成農業損失嚴重,合作社除了打電話關心受損狀況,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之外,還主動提供農友預付貨款方式,希望協助農友盡早復原,他非常感動。」此外,檢驗也是許多準社員在意的議題,雖然解釋合作社現行檢驗方式與標準很容易,但她卻選擇說明合作社面對產品出現問題時的態度─「誠實、公開」,不是推卸責任,不是隱藏問題,而是與生產者共同面對,完整透明地將問題與後續處理公告社員。

合作社與生產者就像一家人,彼此有著深厚的信任與支持關係,她認為讓理念持續傳承下去是重要的。如何讓社員在入社之後,對理念的認同更為深化,讓感動能夠延續,是合作社必須努力的。

自助與自學

合作社有許多須「內化」才能「轉化」的觀念,光靠入社說明會無法完整傳遞合作社的重要精神,例如:「自助、自主」。林玲玲教導社員運用實際的資源與工具來學習,她建議一定要閱讀《生活者週報》與《共同購買手冊》,「很多人拿到後就放著,我會告訴他們要從哪裡看,哪些資訊跟他們有相關。」也教導社員如何看產品標示、運用合作社網站,滿足各種疑問與需求。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關新站二樓有貼心的育兒空間,讓媽媽能夠安心聽講。林玲玲嘗試用互動提問引起準社員的興趣,盡量照顧每個人的需求。

此外,鼓勵參加地區的LINE群組,快速融入合作社互助與分享的氛圍。為社員開一扇認識合作社核心價值的窗,是林玲玲的目標。「透過消費的力量可以改善社會,每一次消費都是一次投票,我們的選擇會決定我們所在的世界,不要輕忽擁有消費的選擇權。」

「今天既然當了社員,就要瞭解我是一個生活者:『我』做這件事是因為『我』知道『我需要』,雖不見得做得到,但要習慣與學習這樣的思維。」林玲玲談及有機棉,社員要去瞭解有機棉與市售衣服的價值差異,當決定購買有機棉,就是支持整個環境,幫助農友,也幫助到自己的健康。她強調,合作社與生產者的關係是互相信任,因為得來不易,遇到問題會共同解決,不會輕言放棄。

「主婦聯盟這四個字非常有意義。」林玲玲深有感觸,以前年代的婦女少有機會插手公共領域事務,婦女的工作價值也不受重視,前輩們成立基金會,倡議垃圾分類、反核、反基改,帶領大家關心社會問題;合作社支持提供弱勢婦女工作機會的團體合作,如見晴廚房、智立勞動合作社, 讓主婦能夠兼顧家庭與事業,實踐合作經濟。

「解說最後我會一一指著這些準社員,要他們好好回去盤點自己的能力。」希望社員能擅用合作社這個平臺,在公共領域齊力發揮,找到發展自我能力與理想的第二個春天。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林玲玲示範乾坤十靈養生功招式之一「鳳凰」,帶來活水生命的吉祥物。一上一下向左右伸展的雙手,象徵心量絕對敞開;向上手掌朝內,眼神凝視手心,以敬仰的心學習真善美;手掌翻轉朝下,將真善美散布出去,分享利益予他人。

 

生命的覺知

身為全職家庭主婦,林玲玲在家務之餘參與許多公益團體。1980年代臺灣由婦女發起的社會團體稀少,她以捐款支持高雄的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後來參與張老師諮商專線培訓,擔任志工;期間試著探觸佛學,在高雄的紫竹林精舍學習和培福;加入尋聲父母教育協會的悲陪讀書會(學會如何悲傷陪伴,也提早接觸無常)。「這些團體陪伴我渡過人生中的困厄,這樣的因緣讓我更清楚想要、需要之間的不同。」2006年接觸到慈悲服務社,推廣乾坤十靈養生功,其哲學涵蓋身心靈,「我更懂得如何回到自己,探索行為背後的動力,是為了滿足自己還是他人的需求。」一路從學員做到教練,她覺察:「當教練是很好的訓練,看到學員的面孔,你以為講清楚了,但其實學員與你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教與學是不同的角度與定位。」入社解說時,這些經驗讓她學習去觀察準社員的種種反應,也會覺察自己解說時卡住的盲點。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