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國土計畫深水區論壇」 到邁向永續農地的第一哩路
2018年,由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協辦的「全國國土計畫深水區論壇—邁向永續農地的路」,邀請相關行政部門、專家學者以及民間團體,共同探討國土計畫該如何處理既有土地問題以及面對新挑戰,其中關鍵議題即是「農地」。
用「愛」調味—影響孩子一生的選擇
彥穎說,自己料理時放的調味料是「愛」,也 主張讓孩子吃「原型食物」。從兒子長出兩顆牙之後,便每天給他一顆水煮蛋當點心,也會給他整顆的軟芭樂、蒸軟的馬鈴薯、花椰菜、地瓜……,讓他去吸吮、啃食。
共食共育—合作人親子聚會最佳入門
「家有猴雞寶共育團」,讓孩子有伴,大人則可以交換育兒心得,也得到喘息的機會。透過同儕的力量,孩子更願意勇敢嘗試未知的事務,例如平常不吃的食物,在大家都吃的情況下,也會去吃,甚至在回家後主動請爸媽煮給他吃!
攜手抗豬瘟! 安全把關的合作社肉品
「台灣現在的處境可以說是兵臨城下,一不小心,非洲豬瘟就進來了。非洲豬瘟的傳染力不如口蹄疫強,但感染的話百分之百會死亡,而且目前沒有疫苗,必須保持高度的警覺性。」中央畜牧場場長兼獸醫蘇鵬說。台灣正處於2018年7月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後1年內的觀察期,攸關申請轉為口蹄疫非疫區,讓豬肉恢復出口的關鍵時刻,非洲豬瘟疫情莫不讓養豬業者嚴陣以待。
善終沒有標準答案─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
「媽媽說她不要急救不要去醫院,可是她吃得越來越少、人越來越沒精神,是不是應該要帶她來醫院檢查、插鼻胃管?」 「阿公之前交代要順其自然在家就好,可是他發燒、呼吸很喘,我們看了很怕,是不是帶來住院會比較舒服?」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今年(2019年)元月正式上路,但其實關於病人自主權的爭辯、掙扎、實踐與反思,早已是病家和醫療工作者們的日常。
寶寶副食品輕鬆做
口味多變、新鮮自製的寶寶副食品,是市售嬰兒食品怎樣都比不上的。製作寶寶食物一點也不麻煩,食材從全榖雜糧到豆蛋肉魚類,分量建議大公開,爸媽不煩惱、寶寶吃得更健康!
想抵抗外在食品誘惑,先讓孩子懂得區分食物好壞
家有3個寶貝的婉君,從小就讓孩子在廚房一起做料理,當孩子接觸的食材越多元,她也不用限制孩子吃零食、垃圾食品,因為孩子已經養成辨識食物好壞的能力,現在,只要讓孩子靠自己的舌頭分辨好食材,也就不必擔心孩子垃圾食物吃太多。
從飲食教育出發:帶孩子從生活中學習
「姊姊最大,可以教她用刀;妹妹次之,打蛋剛好適合她;至於當時只有幼稚園中班的弟弟,就把洗菜的工作交給他……」看似簡單的分配工作,其實都有安全考量。從小一起在廚房分工合作,孩子在接受巧溱的工作指導中,默默學到如何與他人合作,也能將事情拆解成步驟進行,學習到更重要的邏輯思考、溝通、領導力等,生活教育的力量不可小覷。
食粽飲茶,愜意迎端午
轉眼間時序將進入夏季,大家期盼已久的端午節即將登場。合作社在2019端午預購,提供社員更多選擇! 除了有社員熟悉以高比例指定原料製作、減少添加物的肉粽、甜粽及不添加硼砂的素粽等,還增加客家風味濃郁的粄粽。此外,更推出茶飲、醋飲,讓社員在品嘗粽子美味後,能飲用淡雅、順口的飲品解解膩,同時,也一同支持本土農糧及使用在地食材的理念。2018年共有7403個家庭透過食用合作社的粽子,支持生產者銀川友善耕作的好米及其他本土農糧品,今年邀請你來實踐這個理念的永續!
民主治理新氣象─第7屆社員代表關注焦點
2019年3月16、17日,理事會召開第7屆社員代表大會與研習會,來自5分社的社代彼此進行密集的討論與交流。本期「我是合作人」單元採訪5位社代,希望透過社代自我描繪的角色與關注焦點,呈現不同區域、世代的觀點,進而促成更多彼此的理解。
合作節電大作戰 落實生活環保
從台電資料顯示,台灣推廣節電這麼長時間以來,用電量在2018年仍比2017年成長了1.34%1,增加了27.9億度用電。雖然工業部門成長幅度較高,但一般用電量也不容小覷。回過頭來看,合作社不斷力行節電,2018年更推出節電撲滿活動獲得熱烈迴響,從2018年用電數字來看,佔了全社總用電量7成3的站所用電,有6成以上較2017年下降(19個站所增加、33個站所減少),而倉庫與辦公室的年度用電則一共減少了4萬多度!
在咖啡與書香裡聞到大自然:中壢站
成立逾10年的中壢好所在位於中壢後火車站,近中原大學與學區商圈,往來學生與住戶眾多;人文氣息濃厚,交通便捷。社員們與站務、地區營運委員互動良好,買菜時彼此寒暄、關懷,人情味濃厚。平日有禪繞畫與素描社團、健康讀書會等聚會供社員交流情感與自我成長,地區營運委員則不定期規劃生產者面對面、料理教作活動,也致力於環境保護議題的推廣,落實共同購買理念,帶動社員更有意識地消費。
找到萬事萬物的根源,恢復彼此連結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意識。在名為地球的這座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如果我們能尋找到萬事萬物的根源,是否有機會回到生命圈之中安身立命,再無漂泊感呢?
當本土黑豆醬油遇上虱目魚料理:蔡季芳的家常媽媽味
每次跟著蔡季芳老師一起學做料理,不擅長料理的我也有了無比自信,忍不住喊出:「哇!原來浮水魚羹這麼簡單。」採訪結束後,立即到站所帶上虱目魚漿和魚肚,回家首度嘗試成功。 對於料理經驗豐富的阿芳老師來說,她的原則是簡單煮、調味單純,因為喜歡民生醬油單純、實在的味道,連續5年與民生醬油合作,運用醬油、豆豉與豆瓣醬開發出許多很有媽媽家常味的料理。
我在主婦聯盟養小孩
有許多朋友是為了幫孩子尋找安心的食材,而決定加入合作社。本期專題報導,將分享4個社員家庭與食物親密接觸的經驗。隨著孩子成長與生命階段的改變,你會發現,其實家中的廚房與餐桌,就像一間食育小教室,無論是大人或孩子,都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許多豐富的學習體驗,而且最棒的是,永遠玩不完、學不完呢!
2019年12月191期:人人好煮藝 吃鍋好過冬
2019年11月190期:魚從哪裡來
2019年10月專刊:雞不簡單
2019年9月189期:順適天地 本土雜糧
2019年8月188期:傳承 創新 農二代
2019年7月187期:合作進行式
2019年6月186期:利他的美好 公平貿易
2019年5月185期:傳承 二代合作人
為保障您的權益,請於使用官網服務前,詳細閱讀 hucc-coop.tw 《社員同意條款》,如您無異議,請按下「我同意」繼續進行數位平台登入程序。